什么让模范田鼠丈夫变风流浪子?
- 发布时间:2016-01-22 02:31:35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第二看台
橙腹草原田鼠常被视作一夫一妻制的典范。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与配偶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一生只有一个伴侣,共同养育着很多后代。但是,一夫一妻制并不意味着忠贞不渝。公鼠会出轨,晃荡到邻居的领地,与其它母鼠交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鼠都这样,有些公鼠会对伴侣保持忠诚,而其它的公鼠则会成为隔壁老王。
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Steven Phelps发现这种行为差异与田鼠的基因差异有关。具体地讲,一些公鼠会遗传到某种基因变体,从而影响大脑中与地点记忆有关的区域。这种变体使田鼠的空间记忆变差,从而使它们更难记住社交地点,更易游荡到自己的领地外,遇上其它母鼠,生下私生子。
Phelps将遗传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演化生物学交织在一起。研究表明,哪怕是非常细微的DNA差异,也能影响动物大脑中的分子表达,进而极大地改变它的社会行为,从而影响其繁殖后代的成功率。
自1971年,首次发现橙腹草原田鼠存在长期紧密的伴侣关系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它们的社会生活。同时,神经生物学家发现,这种稳定关系的维持取决于两种相关的激素: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这两种激素同时也影响很多其他社会行为。
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血管加压素上。如同将钥匙插入锁中,血管加压素通过与其受体契合发挥作用,这种受体是至关重要的。与性关系随便的亲戚如草甸田鼠相比,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脑内该受体的水平更高。如果抑制它,就等于切断了草原模范夫妻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如果把额外的受体蛋白注入到草甸田鼠的大脑内,它们会表现出类似草原田鼠的一夫一妻倾向。
Phelps发现大脑中名为压后皮层(RSC)的区域与空间记忆关系密切。如果公鼠压后皮层上的血管加压素受体少的话,它们就更有可能游荡到自己的领地外,离开自己的伴侣,进入到其它田鼠夫妇的领土内。
现在,Phelps的小组已经证实大脑和行为的差异是由非常细微的基因差异驱动的。研究发现,加压素受体基因有两种,它们可以决定大脑压后皮层中受体的水平是高还是低。“高”型与“低”型基因之间只有4处突变差异,这些差异可作为一个整体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拥有“高”型基因的公鼠,压后皮层中的加压素受体更多。它们能很好地记住家的位置,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并且忠实于自己的伴侣。与此相反,含有“低”型基因的公鼠,其大脑压后皮层中的受体较少。“我们认为,它们难以记住家的位置,所以就到处瞎逛了。” Phelps说。它们更容易闯入其它公鼠的领地,邂逅更多的母鼠,从而与其它母鼠发生不伦的性行为。但它们也更难守住自己的伴侣。漫游癖使它们经常出轨,同时也提高了其伴侣被其它公鼠占有的风险。
对Phelps来说,这个理论最薄弱的部分是压后皮层中加压素受体水平与记忆之间的关联。“在我心里一直有个问号:大脑的改变是如何导致与领域相关的行为发生变化的。”他说道。
现在他正计划先抑制田鼠大脑的特定区域,再对草原田鼠进行动物实验,观察自然环境下的行为。之后,他希望通过编辑田鼠的DNA——尤其是那4个将“高”和“低”两种血管加压素受体基因区分开来的突变点——看看它们的行为是否会发生改变。
稿件来源: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