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2016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前低后稳
- 发布时间:2016-01-19 17:5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9日讯(记者 林火灿)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基本达到年度7%左右的增长目标。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2015年,我国GDP增速放缓至6.9%,其中四季度增速为6.8%。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连平: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长放缓是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之一。2015年,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至37.1%,比去年下降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去年下降0.6个百分点。在结构转型、去产能、工业通缩的压力下,工业生产增速放缓,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全年增长6.1%,比去年下降2.2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看,投资持续回落也是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比去年大幅下降5.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至1%,比去年大幅下降9.5个百分点,不但直接拉低投资增速,而且影响钢材、水泥等重工业产品需求走弱。在需求疲弱、去产能压力和PPI持续负增长的三方压力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至8.1%,比去年下降5.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17.3%,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前期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下降制约了当前基建投资增长。
记者:透过经济增速放缓,2015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有哪些亮点?
连平:首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第三产业保持8.3%较快增长,增速高出第二产业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47%,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占比最高,比第二产业高出10个百分点。在经历了过去20多年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目前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主要依靠廉价要素的投入,包括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现在逐渐向要素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过度。
其次,工业产业内部调整优化,新的工业增长点正在形成。第二产业增长6%,低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主要受到钢铁、水泥、煤炭、氧化铝等“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影响。近几年去产能对经济增长带来阵痛,但工业产业内部结构正在调整转型,并且步伐在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速,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计算机及通讯等电子设备、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快速增长,促进工业领域新的增长动能形成。
再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创造能力得到提升。经济增长动能逐渐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更强。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年数据测算,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双重稳定器。
此外,去产能虽然对近期经济带来直接冲击,但将促进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根据测算,如果2016年加大去产能进程,清除产能幅度为10%,直接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大约0.3-0.4个百分点。虽然去产能对短期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但这是治疗中国经济“病症”的关键手段。如果过剩产能不能化解掉,那么仍将占用大量资源,拖累行业内优质企业,逐渐加重金融风险。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持续推进,经济结构逐渐转型,工业产业内部逐渐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新的活力才能得以激发。
记者: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将面临哪些挑战?
连平:总的来看,我国经济运行还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前景并不明朗,可能影响出口增长。二是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对资本流动带来持续影响。三是在去产能与工业通缩双重压力下工业增长仍将放缓。四是房地产投资能否企稳存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投资增长。
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随着前期大量稳增长政策逐渐释放效力,同时当前政策力度的加大,全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前低后稳。
从政策层面看,我们需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加以平衡,需求侧的稳增长政策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更多地作用于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加大财政赤字与减税降费同时并举。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灵活运用,促进融资成本降低,维持流动性平稳;降准预计可能2至4次,每次0.5%,降息则会较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