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翻译”圆明园

  • 发布时间:2016-01-17 04:20:1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数字技术能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程有趣有序,有张有弛,还有机会成为文化修复的主流技术

  岁末年初,圆明园推出的“历史其实也有fun儿”亲子游园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与普通的亲子游不同,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数字科技领略到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一部手机、一个iPad就可以体现互动和“穿越”。

  “乾隆五十五年,王公大臣为乾隆贺寿的地点在哪里?”对于这道题,iPad上给出了3个选项,A是九州清晏,B是正大光明,C是长春仙馆。当游客选出其中一个答案后,便可以按照地图的指示先到达对应的景点。而他的选择是否正确,扫过景点里的二维码就能知道。当答案正确,并在对应的景点扫过二维码后,谜题就会解锁进入下一环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定位功能可以记录游客的答题成就。这样一来促使许多游客按照兴趣点,开发线路进行游览,亲子游也变得更有意思起来”。除此之外,手机可以通过定位功能,在不同的景点接受到不同的知识讲解,让人们领略到园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有趣有序,有张有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互惠并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现代科技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是历史的翻译者。”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她和她的团队首次突破技术应用瓶颈,将3D扫描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在2006年圆明园碧澜桥虚拟拼接项目。

  碧澜桥位于圆明园的九州景区,经过考古发掘后,大量残存的石构件重见天日。如何利用仅有的实物遗存重现碧澜桥原貌,成了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传统的对比拼接方式显然并不适用,除了石构件自重较大,起吊困难以外,对构件本身的二次伤害更加难以估量,毕竟成功拼接可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尝试。

  最终,清城睿现团队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即利用3D扫描技术,把碧澜桥遗存石块转化为点云数据,在电脑中通过大量的运算和拼接尝试完成虚拟复原。

  在这次成功尝试后,团队提出了更加理想的遗产修复技术构想:在以后的遗产修复工作中,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残缺的部分进行数字重构,并利用3D打印补配其残缺部分,从而补配部分的与残存部分的黏合性和整体性更为理想,也将更加接近文化遗址原貌。

  “希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仪器的广泛使用,这个技术构想将有机会成为文化修复的主流技术。”贺艳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