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党旗红
- 发布时间:2016-01-16 07:33:5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杨丹丹
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的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多年来,该县传承红色基因,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谋长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形成抓农村基层党建的“岳西经验”,成为新时期安徽农村基层党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个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的山区县为何能在抓农村党建上出类拔萃?它的做法为何能成为各地竞相学习的经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大别山深处探寻“岳西经验”。
牢牢抓住基层党建“牛鼻子”
“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好责任制落实就是抓住了基层党建‘牛鼻子’。”岳西县委书记周东明介绍说。该县始终抓好党建责任制落实,坚持开展述职评议考核,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乡镇党委“龙头”和村党组织“地基”作用,着力构建“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岳西县委每年向全县公开党建任务10项承诺,县委书记担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季度研究调度党建工作4次以上,对乡村党组织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互查、一年一考核”,并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权重提高到40%,在全县形成了大抓基层的导向。
县委书记和其他常委每人带头联系1个乡镇、两个村和两个非公有制企业,每年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都在4次以上,其中县委书记每月到乡村调研基层党建工作不少于3次,广泛听取情况汇报和对策建议,集思广益谋划部署和调度推动;乡镇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村,并与村干部联组包户,每周至少到包点村驻村指导工作1次,示范带动抓好基层党建责任落实。
该县从2007年起,就开展了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县委对在述职评议中测评优秀率低于80%的,取消乡镇党委书记评优资格;低于60%的,进行诫勉谈话。每年县委和乡镇党委签订党建责任书,对乡镇党建考核位于后两名的乡镇党委书记,不列入当年度推荐提拔或重用对象,进一步传导了压力、压实了责任。
坚持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始终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岳西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訾金雷介绍说,岳西县强力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理顺村“两委”关系,突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规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村党组织会议研究,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通过联合组建、单独组建等方式,在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112个,并培养推荐村党员干部进入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担任负责人,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使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每个党组织都发挥作用。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在杭州、上海等地建立12个流动党支部,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三联系、三参加、两结对、一巡查”的双向管理工作法,当外出务工人员在生活和维权方面出现困难时,乡村党组织主动协调驻外流动党支部,帮助解决问题。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创业人员。
每年按照五个星级等次,对乡村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评星定级,抓两头、促中间,推动晋位升级、整体提升。该县每年表彰20名县级“星级党员”,并在“四星级”以上党员门头挂上荣誉牌。把评定为二星级以下的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直接列为重点管理乡镇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形成常态化的整顿提高机制,使乡村党组织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选优育强农村“领头羊”
选好一个人,富裕一个村,带动一大片。针对一些村存在的“无人选”“人难选”困境,岳西县积极拓宽视野、畅通渠道,采取内选与外返、横挂与竖联、上挂与下派等相结合,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直选”,变过去的“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为“党员和群众推荐、党委推荐”,直接选举产生村书记、副书记和支委。提倡村书记和主任“一身兼”,村“两委”交叉任职。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村委会主任走上了书记岗位,168名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能手新当选为村书记,同时,积极发掘引导32名优秀流动党员返乡参选担任村干部。
加强实践锻炼,盘活农村党员干部存量资源。选派4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到黄山、合肥等地挂职锻炼。坚持上挂与下派相结合,组织乡镇干部50余人次、优秀年轻村干部30多人次,分别到县直有关部门、乡镇机关挂职锻炼,4名大学生村官到团县委、扶贫办等部门挂任职务。先后选派527名机关干部、选聘108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
“谁愿意干事就支持谁,谁干得成事就使用谁。”岳西县树立鲜明导向,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2008年起,县委每年评比“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十佳村委会主任”,每两年选拔3名“十佳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进入副科级事业编制,目前已选拔10人。
立足长远锻造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军”。出台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要求每村结合实际储备1-3名后备村干。探索实施“大学生回归工程”,通过财政提供工作和生活补贴、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等优惠政策,吸引本土大学生返乡当后备村干部。
来榜镇关河村青年吴松青返乡后,创办农业发展公司,利用废弃的桑枝,种植黑木耳、天麻和香菇,探索出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今他在村里担任村委委员,主要职责就是带领群众致富。近年来,岳西县通过“大学生回归工程”,共选拔包括吴松青在内的36名优秀本土大学生回乡任后备干部,鼓励扶持他们带头创业。
推动脱贫致富鼓起“钱袋子”
“土桥是口锅,出门便爬坡,一河分两片,人心各是各。”这是前些年白帽镇土桥村的真实写照。该村近年来通过狠抓村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2015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8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
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瓶颈。从2013年开始,岳西县每年设立3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因村制宜,鼓励村干部带头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像土桥村这样发生大变样的村子在岳西县为数不少。
岳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余巧萍介绍说,岳西县每年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2006年以来,县里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到江苏无锡、浙江安吉等地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先后培训500多人次。在县内挂牌命名高山茭白、高山茶叶等10个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分期分批选派村党员干部到基地跟班培训1个月,由当地“土专家”全程培带,先后培养党员发展能手200多名,引导群众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5年,全县发展高山蔬菜13.8万亩、年产值5.25亿元,茶叶15.81万亩、年产值5.866亿元。
去年以来,县里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08个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110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全县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65名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长、10名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全县182个村党组织与县内外400多个基层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省、市、县680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3.6万多户。
坚持开展为民服务“连民心”
虽然财力相对薄弱,但岳西县在基层党建上舍得投入,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激发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活力,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去年,县里制定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将财政承担的村干部报酬,从人均1万元提高到1.6万元,将村党组织运转经费从村均7000元提高到5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近年来,县里每年都切出100万元至200万元资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200平方米以下村部实施改、扩建,共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7个。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倍的标准确定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保障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
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主题。报酬提高了,待遇解决了,服务要跟得上。近年来,岳西县以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创新服务载体,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带动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水畈村党总支书记王卫东带领村“两委”成员从试种芦荟、瓜蒌,到发展高标准茶园,打响了乡村旅游品牌,水畈村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虽说我们辛苦点,可群众省事多了。”每周,来榜镇派出所所长余继志都要和民警们抽出一两天时间翻山越岭,上门为偏远地区的村民们送去服务,他们整理材料、检查车辆,将办证材料、相机和摄影背景布塞进警务背包后,就驾车前往片区最偏远的包家乡,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办理身份证等业务。
想人民所想,让群众满意。岳西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行乡镇站所、村干“集中办公”和乡村干部网格化背包服务机制,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针对山区居住分散、百姓办事不便等困难,岳西县组织党员干部把服务内容装进背包,以背包为流动服务终端,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2015年以来,全县2000多名“背包”干部下乡为群众办实事3.2万件,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