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攻克北方赤霉病,解决南方丰产性

  • 发布时间:2016-01-04 07:33:5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北纬33度线南北农业生态区是我国两大麦区的交叉地带,面积约有1亿多亩,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小麦增产潜力巨大。然而,其以南地区的小麦抗赤霉病效果好,但丰产性和抗冻性有待提升,以北地区的小麦丰产效果较好,而抗赤霉病性和抗穗发芽性较差。

  在国家粮食安全总目标下,“北下南上”寻求小麦育种的新突破,是大势所趋。“北下”指北方品种向南(北纬33度线)发展,“南上”指南方品种向北(北纬33度线)发展。以该区域的主要育种单位间协作,改良北方大面积品种的抗赤霉病、穗发芽等性状,改良南方大面积品种的丰产、抗冻性,充分发挥33度沿线小麦增产潜力,目标是选育出适合北纬33度过渡区域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发掘与品种选育至关重要。

  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真菌毒素严重污染食品和饲料,威胁人畜健康。2000年以来,全国有9年赤霉病发生面积超过5000万亩,2012年更是高达1.7亿亩。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及东北春麦区东部和华南麦区。近年来,由于暖冬、降水增加、秸秆还田,赤霉病迅速向黄淮麦区蔓延,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大隐患。目前的应对策略主要是抗病品种结合药剂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会污染环境,增加成本,因此,遗传改良成为全球应对该病的根本措施。

  事实上,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以长江中下游为核心开展小麦赤霉病系统研究,在长江中下游麦区育成了丰产性好且较抗赤霉病的“宁麦”和“扬麦”系列小麦品种,部分抗源在美国抗小麦赤霉病育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抗赤霉病育种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气候的变化,赤霉病的暴发性流行更为突出,在赤霉病暴发的2012年,黄淮麦区的品种几乎全部是高感品种,发病严重,药效微弱;长江中下游的中感到中抗的品种发病也较重,但药效明显;而“苏麦3号”等抗源不打药仍可过关。因此,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赤霉病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小麦产业发展,进行区域性协作开展抗小麦赤霉病育种工作刻不容缓。以研究基础较好的长江下游育种单位为主,结合全国其他主要麦区有良好育种基础条件的单位进行区域性协作开展抗小麦赤霉病育种工作,目标是培育出高产优质且赤霉病抗性显著改良的小麦新品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