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精准扶贫 共奔小康】开创金融精准扶贫的成功模式

  • 发布时间:2016-01-04 07:29:46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沈丽莉

  “陇中苦瘠甲天下”。历时30年的开发式扶贫,虽然基本解决了“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问题,但扶贫开发任务依然任重道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运用市场、金融手段破解投资难题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财政惠农金融扶贫路子,许多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

  特别是2015年7月以来推出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更让陇原扶贫工作四处生机勃勃,解决了贫困户贷不到款、贷不起款的难题,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

  那么,如何打破以往财政拨款“撒胡椒面”的局面,真正做到因户扶贫、因人扶贫,我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施近5个月以来,已经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钱从哪里来

  长期以来,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是制约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由于农户还款能力弱,贷款风险大等诸多因素,商业银行面对困难群众的渴求也是望而却步。

  贫困的本质是缺钱,扶贫的难点也是缺钱。钱从哪里来?

  在临夏县达沙村,50多岁的马大么乃和老伴整日穿梭在位于半山腰的一个暖棚中,这里有他们精心照料的三百多只獭兔。望着眼前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家伙,马大么乃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三个月前他买了一百多只獭兔,才两个月就生下了两百多只獭兔崽,再过三个月,这些兔崽就能出笼售卖了,每只能卖到近百元。

  马大么乃之前在獭兔养殖场打工,积累了不少经验。2015年3月,他和老伴用家里仅存的钱建起棚舍,却因手头紧张没钱买獭兔而让自己搞养殖的想法搁置了下来。直到听说有了扶贫专项贷款,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村里递交了申请。

  “当时真没想到,我家里一没地、二没值钱东西,啥都拿不出做抵押,可没过几天,5万元贷款就拿到手了!”钱到手的那几天,马大么乃总在愣神,他觉得就像做梦一般。

  临夏县委书记安华山介绍,全县已经发放到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亿五千多万元,5000多户落实到户。“这在我们县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不仅是临夏县,我省也是首次拿出这么多的扶贫资金。按照计划,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贷款1万至5万元,期限1至3年,到2015年年底放贷规模超过200亿元。到2016年年底要达到400亿元,贷款覆盖所有97万贫困户。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省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74.2亿元,惠及38.4万户、165.1万贫困人口。

  在新一轮精准扶贫行动中,我省财政通过与金融部门联手创新,不仅放大扶贫资金规模数十倍,而且优化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初步实现了贫困户贷款能贷上、易办理、低成本、使用权可流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的精准扶贫新格局。(转3版)

  (接1版)

  钱该怎么花

  上百亿元的金融贷款发到了我省最贫穷的人群手中,很多人不禁会问,这钱究竟怎么花才能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临洮县洮阳镇双联村小洼山社村民康仲祥想通过养牛脱贫,2015年村上成立了富民专业合作社,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同时向合作社提交了贷款1万元的申请,短短几天,甘肃银行的贷款就发放到他的手中。拿到钱之后,他发展养殖业的信心更足了。这种“财政+金融+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适用于像康仲祥这样有贷款意愿而经营能力较弱的贫困户。

  而对于清水县红堡镇刘谢村的村民崔爱芳来讲,让她最犯难的就是到手的5万元专项贷款该怎么花。没有技术、没有知识、没有投资项目,崔爱芳生怕这钱不知不觉就没了。得知此事后,村干部逐级反映到了县里,其实政府已经有了针对这类无力经营又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的办法,就是精心挑选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创立新型的“财政+金融+贫困户+企业”模式,从崔爱芳拿出的合同上记者看到,她把钱入股到了天润菊香商贸有限公司,每年可分红4000元。

  据了解,在已经发放的174.2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中,有149.3亿元由农户自主使用,占86%,对于这些有经营能力、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政府则采取的是集中办理贷款,直接发放到户,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

  兰州银行董事长房向阳表示,精准扶贫贷款是为真正的贫困户专门设计的金融产品,体现了从“普惠金融”到“特惠金融”的新探索,是新时期金融机构培育和进军农村市场的有益尝试和有效突破,对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进行了大胆创新。

  钱能收回来吗

  巨额精准扶贫贷款正源源不断地送往贫困户手中,并逐渐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可是这种无抵押、无担保,资金使用由贷款农户自主选择的贷款方式,依然令不少人心存疑虑,这钱三年到期后能收回来吗?

  事实上,四家承贷行社之前也有着同样的担忧:贫困户没有信用积累,而且是最有可能发生信用风险的一类人,把款贷给他们,他们拿什么来还款?

  据介绍,省财政厅已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此调动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积极性。另外,还加大了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业保险,以有效降低农村信贷风险。各地为了降低还贷风险设置了风险补偿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总额达到10亿元,由省财政承担35%,县级财政承担35%,承贷银行承担30%。并且将专项贷款县级不良率控制红线控制在3%,红线内不良贷款,由风险补偿基金代偿,超过红线部分,由县政府负责偿还,并暂停贷款发放。

  省财政厅还鼓励县级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反担保机制,引导贷款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机具、农业设施等向乡、村两级提供抵押担保,鼓励村社干部担保、多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双联干部担保等多种方式向乡、村两级提供信用担保。致富能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使用贫困户贷款的,要向县级政府提供必要的担保。

  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介绍,为了防控风险,省上还要求县级政府通过村规民约、普法教育,提高贷款农民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确保农民规范使用贷款、按期偿还贷款,确保贷款如期回收。

  如今在陇原大地,覆盖全省417万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还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一环扣一环的风险防控措施,更让财政和银行充满了信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