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靶向监管:为市民用餐精准把关

  • 发布时间:2015-12-30 01:34:15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一系列食品安全负面事件的曝光,绷紧了公众的神经。面对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也都下大力度进行整治,力求给民众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

  面包是否超过保质期,可以看产品标签得知。可更多的时候,要判定某些食品是否合格、安全,无法靠感官判断。需要用数据说话,用专业技术进行判定。近年来,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尤其注重技术支撑。根据抽检中发现的热点问题、重点信息,进行靶向性监管,收效明显。

  用检测技术支撑监管

  “没有技术检测机构,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给执法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经验的老执法人员通过观看外观色泽、试手感、闻气味等‘土办法’可以判断一些常见问题,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执法人员就不行了。遇到复杂问题或是较为隐蔽的问题,就很棘手了……”谈到八、九年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我市食品监管部门一线工作多年的执法人员坦言。

  由于缺少检测检验技术的支撑,食品监管工作难上加难。同时,让监管部门尤感压力的是: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涉及面广。看似简简单单的一碗牛肉面,不仅牵扯到小麦、萝卜、蒜苗和香菜的种植环节,肉牛的养殖环节,还包括面粉加工及运输,当然更少不了最后的餐饮加工服务环节。在如此之广的监管视野里,该如何做到环环有保障,处处都安全呢?

  检验检测机构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不断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将更好地维护民众利益。“技术力量的加强,是为了更好地为一线执法工作服务。用科学、专业的实验室数据说话,可以使监督执法更加精细化。”市食药监局技术标准处处长任东升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食品检测力量,先后成立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和8个县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此基础上,今年市食药监局设立技术标准处,全面负责全市的食品抽样检测工作。

  全年抽检食品3019次

  开展定期、不定期抽检,可以为监管部门掌握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提供第一手的真实资料。根据抽检报告,执法人员可以及时查找问

  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置,从而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环境。

  12月28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019次,比目标任务略有超额。从抽检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市食品合格率较为稳定,批次合格率达到了90.75%。抽检的品种也较为广大,基本涵盖了百姓餐桌上的肉、米、面、油、菜、水果、酒类等多个大类,同时也有蜜饯、茶叶、炒货及干果等小类。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了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茶叶及其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焙烤食品、炒货及其坚果制品、豆类及其制品、餐饮食品等16大类。

  按环节分,生产环节共抽检

  373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0.9%;流通环节共抽检1512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6.5%;餐饮环节共抽检1134批次,批次合格率为72.7%。

  抽检品种更接地气

  对很多女性消费者来说,看到街边小食摊上售卖的酿皮、擀面皮等小吃,总是馋虫大动。而很多男性消费者则喜欢购买卤肉、香肠等商家自制的熟肉制品。为了更好地查找问题,对症下药。今年以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整抽检品种,让抽检品种更趋民生,更接地气。

  “我们对抽检品种作了大幅度调整,目的是想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对老百姓日常饮食必备的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集中抽检,集中规范、集中整治,真正给老百姓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使老百姓真正能够吃上安全的食品。”市食药监局技术标准处任东升处长介绍称,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在以前集中抽检面制品、豆制品的基础上,集中抽检酿皮、酱卤肉、生鲜肉、粉丝粉条、米粉米线等等大众日常消费品,以期发现问题,解决突出问题。

  不合格产品问题较集中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我市食品安全质量整体抽检合格率较高,但仍有个别问题需要解决。从年度抽检分析来看,全市共检出不合格产品434批次,在全部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中,生产环节主要集中为蜜饯、豆类及其制品、食用油,流通环节主要包括肉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粮食及其制品,餐饮环节主要涉及自制熟肉制品、餐饮具。

  结合日常监管执法工作,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较为集中。“蜜饯、豆类及豆制品也是我们日常严管的重点品种。”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抽检不合格企业约谈会上,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华英处长分析称。具体来看,餐饮具和酱卤肉制品等主要是中大肠菌群不合格,酱卤肉制品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粉丝、粉条产品主要是铝残留,酿皮、米皮等生湿面制品主要是柠檬黄不合格,凉拌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抽检不合格结果,我们已经责成停产停业,全面整改,等再次抽检合格后才允许生产。”任处长表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靶向性抽检,监督效果明显。

  伪劣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随着居民养生保健意识的大为增强,保健食品市场极为火爆。一些保健品生产商家违法添加化学成分,借以提高产品功效,吸引消费者购买。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了解到,在保健食品类中,全年只有1批次产品委托检验不合格,主要为减肥类产品的非法添加化学物质酚酞。与去年比较来说,不合格数量有所减少,但不合格项目与去年一致,仍然体现为非法添加。市食药检所建议,在今后的监督执法工作中继续加大非法添加类产品的抽查和检验力度。此外,相较于食品的抽检任务来说,保健食品虽然涉及的种类较多,但抽检数量仍相对较少。

  □记者陈玮实习生马婉婷王瑞敏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政府、市场和民众的力量都需要释放,多方共治才能让食品安全底限越来越高。

  “在食品的质量上对国内和国外应一视同仁。”我们现在食品出入境标准都比较严,而对自己吃的东西却把关不严格。既然出口的食品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国内的食品也应该达到,起码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统一境内外食品标准和管理部门,有利于今后用国际标准提高国内的食品安全。

  相关人士观点和很多民众的想法一样,即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偏低,须像欧美那样提高标准,民众的舌尖才会更安全。一些政协委员给出建议:一是就高不就低统一境内外食品标准;二是管理部门“一龙治水”提高效率。食品安全标准高的发达国家,都是以政府部门的监管为主,甚至可以说是施以严刑和峻法,包括完善的法律网络、严格的行政执法、无情的市场淘汰、天价的民众维权等。委员的建议,就是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完善法律,加强监督。

  只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除了法律法规跟不上时代要求,监管总以“事后诸葛亮”面目出现以外,还和市场经济不完善、民众市场地位低等有关系。故此,在修订法律时,还应该考虑政府、市场和民众社会共治的途径。

  首先,政府监督布局得更合理。完善的立法和执法,可以让食品更安全,这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地区不同,风险各异,食药监等部门无法全覆盖,故此可以将部分职能转移给消协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由它们填补监管的空白,尤其是当下的食品安全重灾区——农村地区。

  其次,市场应当设立阶段性标准。不安全的食品,说到底是在迎合部分需求,这说明市场有可能短暂失灵。故此,应当鼓励食品企业利用市场规则维护利益,将那些被法律简单化的利益诉求释放出来,充分竞争,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之目的。故此,食品安全可以循着欧美的道路前进,但最好设立阶段性的递进标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空间。

  再次,食品标准高低,民众舌尖清楚。如果鼓励民众组织化维权,允许个人进行公益诉讼,这可以说是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大杀器”。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在监督食品,一旦标准不够高,企业就会损失惨重。这样做,也会让政府的市场治理更加有效。

  简而言之,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政府、市场和民众的力量都需要释放,多方共治才能让食品安全底限越来越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