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业综合开发四轮驱动确保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 发布时间:2015-12-28 13:58:50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以来,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确立了“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以简政放权和正向激励为动力”的“四轮驱动”总战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抓手。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展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明年有何规划?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

  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夯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础

  “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耕地、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卢贵敏对记者说。

  他说,我国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50%,总耕地面积中未能实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中低产田占比为60%以上,要用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占全球21%的人口,要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就必须加快改变农田基础薄弱的情况,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稳定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为此,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62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136.5万亩,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公斤以上。

  项目实施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确定具体工程和分措施投入比例。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投入上限标准由1300元提高至1500元,增长15.4%。

  卢贵敏介绍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加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力度,全面推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同步发挥效益建设试点,为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可靠水源保证;另一方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投入支农资金的试点,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作用,构建开发性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效机制,争取更多渠道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3家金融机构联合开展试点,对国有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方式给予支持,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激发活力

  卢贵敏说,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力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着重以产业集群打造和产业体系建设为侧重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有别,南北产业化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在打造产业集群过程中因地制宜。”卢贵敏对记者说,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深度融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发挥集成效应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以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探索农民和合作社持股新机制,引导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整体提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截至目前,中央资金共安排49.33亿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4238个。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政策,将“后选项后结算”调整为“先选项后结算”,进一步加大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全年共备案4584个贷款贴息延续项目,撬动各类银行贷款1222亿元。

  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构建服务体系

  在卢贵敏看来,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以土地托管为核心,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发展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卢贵敏表示,发挥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各类合作组织的作用,以扶持土地托管为核心,支持其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种植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销”全程社会化服务,与农民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引导项目区农户组建用水户协会,是推动建立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下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建立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试点支持基层供销社开展产销对接、农社对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民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多重受益。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流通环节扶持力度,推动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向加工、流通等环节延伸,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功能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三是健全运作机制,建立与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卢贵敏介绍说,一方面,重点支持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在项目区大面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品种技术,把科技推广与规模开发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另一方面,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选择科技示范推广依托单位,推动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直接合作,实现供需对接、“研技推”有机融合的科技推广模式。

  据悉,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41.23亿元,其中安排6.48亿元用于良种繁育和优势特色示范项目,安排14.29亿元用于加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安排6.36亿元用于加大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安排7.49亿元加强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安排4.9亿元用于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安排1946万元继续实施土地复垦项目,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区域扩大至全国11个省(区)。

  以简政放权和正向激励为动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卢贵敏说,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要做到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松绑”,在扶持重点和业务领域上“瘦身”,把资金和项目向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明确各级机构职责,简化管理程序。

  实施正向激励,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专门安排一定规模资金,积极开展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设试点。把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资金分配因素,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向推进力度大、扶持机制优、建设成效好的区域倾斜,加大正向激励力度。

  全面规划,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对于明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点,卢贵敏表示,将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扶持力度,采用民办公助形式,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引导他们增加自筹资金投入项目,调动其开展项目建设和加强工程管护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水平。

  做大资金投入蛋糕,提升农发资金管理水平。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为基础,以竞争立项和资金分配为导向,鼓励地方各级财政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开发投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