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015年十大国际财经事件回顾(上)

  • 发布时间:2015-12-26 14:32:0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事件之一 美联储9年来首次加息

  12月17日,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0.25%至0.5%之间,并将视经济的表现来调整策略。这标志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结束了长达7年的零利率政策,同时也是9年来首次加息。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美联储行动标志着超宽松时期的结束。

  美联储表示,将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从近零水平提升基准利率,并强调此后可能会逐渐提升利率,以检验经济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减弱环境下的自力更生能力。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经济环境只能允许循序渐进加息,实际利率路径将取决于经济展望和数据。

  美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2015年0.4%,2016年在1.4%,长期来看在3.5%,与9月份时的预测一致。实际GDP预测仍然为2015年增长2.1%,2016年2.4%,长远来看在2.0%;失业率预测维持2015年在5.0%,2016年由4.8%调整至4.7%,长远来看维持在4.9%;基于PCE的通胀预期为到2018年结束前将继续保持在2%以下。

  根据对17名美联储官员预估中值的调查,新的预测显示,官员们预期基准利率在2016年底将小幅升至1.375%,在2017年底将升至2.375%,在三年后则将达到3.25%。这意味着明年将有四次每次0.25个百分点的加息,后年也将有四次同样的加息,2018年则将有三次或四次这样的加息。

  市场中很多投资者都在担心美元将会陷入“买预期,卖事实”的魔咒。不过,全球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仍坚持认为,加息之后,美元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高利率将无疑将会支撑美元走强。同时,全球其它央行将会扩大刺激,这也会对美元构成间接推升作用。本报记者 钟喆

  事件之二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最终达成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规模占全球四成的巨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签订并生效的经贸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TPP谈判始于2010年3月,谈判争取原则上取消所有产品的关税,TPP囊括劳动者和环境保护、国有企业优惠限制等迄今贸易协定从未涉及的领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尽管各国部长已经在会议上达成基本协定,不过最终协议依然需要得到各国国家最高领导层及议会的批准才会正式签署,因此,协定最终生效还需要时间。

  商务部高虎城部长表示,中方希望TPP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中国正推动双边的自贸协定达成,其中,启动于2012年5月的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启动于2005年4月的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均于今年6月正式签署自贸协定,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关税减让正式实施第一步降税,2016年1月1日实施第二步降税。 本报记者 连建明

  事件之三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新协议

  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经历近两周的艰苦谈判,联合国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近200个缔约方在法国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这纸《巴黎协议》是世界上首份全面气候变化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当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协议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巴黎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根据协议,2020年后,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为解决各国“自主贡献”力度不足以实现控温目标等问题,从2020年后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当天还通过了相关决议,就《巴黎协议》的具体落实和一些细节问题作出安排。

  协议达成后,很多国家给予积极评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称赞《巴黎协议》的达成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巴黎协议》确立了全球解决气候危机所需要的持久框架,创立了机制和体系,使得我们能够继续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巴黎协议》的达成是“人类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他说,巴黎大会是世界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其成果关乎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巴黎协定凝聚着各方最广泛的共识,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各缔约方都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对本国人民有益、对子孙后代负责、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抉择,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的伟大壮举”。 本报记者 连建明

  事件之四 欧洲降息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欧洲今年首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1月22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将实施总额高达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来增强流动性,以刺激萎靡不振的欧元区经济。这一措施无疑将导致欧元大幅贬值,但其对欧元区经济的提振作用却是未知数。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这项量化宽松计划将从今年3月开始,到2016年9月底结束。他同时表示,将根据具体情况对政策期限作出调整,直到实现通货通胀率接近但低于2%的既定目标。加上此前已经实施的购买私人债券政策措施,本轮大规模量宽启动后,将意味着每月将向市场投放600亿欧元,总额将高达1万亿欧元。这一量级显著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不啻是给面临增长停滞的欧元区经济开出一剂猛药。欧洲央行同时表示,将继续维持欧元区利率在0.05%的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日等国央行先后通过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增长,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实施通过购买政府债券释放流动性的量宽政策。

  12月3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将边际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负0.30%,从2015年12月9日开始生效。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和边际贷款利率依次保持在0.05%、0.30%不变。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延长QE至2017年3月,扩大资产购买的范围,但是没有增加每个月的购债规模。这个降息决定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期,但欧洲央行所宣布的QE延长时间但未扩大月度购债额度的宽松措施低于市场预期,市场表现令人意外,之前持续下跌的欧元在消息公布后突然大幅上涨,欧元兑美元从1.05快速上涨到1.08元,10分钟里涨幅超过2%。 本报记者 连建明

  事件之五 金砖银行、亚投行齐头并进

  今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亚投行也是大动作频频,中国在世界金融版图的话语权权重在加码。

  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沪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新开发银行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银行,意味着经济总量占到全球21%、拥有全世界40%外汇储备的金砖国家,在全球金融架构中将发挥更积极的影响。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任行长为印度人卡马特。他认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将立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加强与包括亚投行在内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打造快速响应、高效运营的金融机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管理层目前正在各成员国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银行的启动运营开展工作,包括设计组织架构、制定业务政策、开展项目准备等。

  今年6月29 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其中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这标志着亚投行距离正式成立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按照协定,至少有10个签署方已交存批准书、接受书或同意书,且签署方初始认缴股本的加总数额不少于认缴股本总额的50%,协定生效。

  亚投行首任行长金立群表示,亚投行目标是明年第二季度启动第一个项目,预计明年贷款额可能达到15亿到20亿美元。“正常情况下,拥有1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我预计头五六年每年可能放贷100到150亿美元。”

  本报记者 钟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