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成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 发布时间:2015-12-23 22:30:48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1~11月,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下简称“社零额”)9334.8亿元,同比增长6.9%。可以预见,2015年北京市社零额将在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亿,标志着北京市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近年来北京市消费市场增速放缓,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但这一亮眼的数据无疑为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十三五”期间首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起点与希望。
十年间,北京市消费市场规模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社零额实现阶梯式增长,2008~2012年连续跨过4000亿、5000亿、6000亿、7000亿、8000亿元台阶,2014年突破9000亿元大关。自2008年首次超过上海后,北京已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地位。“十二五”时期,消费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首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投资消费协调拉动型经济格局。
据统计,从2006年起,北京市最终消费率连续9年超过投资率,2014年达到62.5%。2011年~2014年,北京市平均消费率为60.5%,高于投资率2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74.4%,高于投资贡献率45.4个百分点。
社零额1万亿的实现,不仅是北京市商业的里程碑,还将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规模进入新的量级后,影响生产的能力特别是议价能力得到提高,吸引外来资源的能力也提高了,从而加剧商业竞争,由此带来的是商业结构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使价格更加公平,消费者获得的实惠更多。”
已具备足够的规模优势
北京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消费规模达到1万亿后,正在用其逐步扩张的消费规模优势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首先,北京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产生了足够的吸引力。消费市场达到1万亿,对高端、特色商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北京商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为实施商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空间,为打造首都高精尖商业结构、壮大北京流通产业创造条件。
其次,商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力明显提升。一方面,规模优势对生产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商业的先导产业作用显著提升,引导生产企业加大适销对路商品的研发和生产,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力增强;另一方面,对物流、仓储等配套产业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结构和仓储布局的优化。
再次,规模优势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消费规模达到1万亿后,批量生产的工业消费品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将随之降低,议价能力增强,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消费规模优势带来的益处。
体系优势发挥作用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城乡便民商业、城市物流、农产品流通、早餐便民服务等体系发展并不断壮大,织成商业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的优势将发挥更大作用。
商业服务业体系搭载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项目的能力逐步增强,前期北京商务系统注重搭建体系,一旦体系形成,通过体系搭载各项便民服务功能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在满足老百姓日常需求和服务方面,“体系”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体系”的优势还体现在业态丰富上。线上线下、百货超市、奥特莱斯、电视购物等业态不断完善,提供多样性的服务,丰富的业态将进一步满足各消费阶层的多样化需求。
王成荣建议,北京商业应该捕捉新的消费趋势,特别是在追求品质、提升品位、创造品牌方面,北京商业需要进一步提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