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上海打造跨区域产业转移平台

  • 发布时间:2015-12-23 22:31:1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贾远琨  责任编辑:罗伯特

  长江经济支撑带战略成为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上海在产业转移中不只是扮演“输出方”的角色,而是与沿线地区共同协作,破解产业转移中的转承、蜕变与联动三个关键词。

  由商务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以及中西部17个省市等多方共同建设的产业转移促进中心2008年在上海成立以来,已促进各地落地项目近80个,合800多亿元人民币,有效地推动了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以往来上海招商的代表团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上海老大哥帮帮我们,你们不要的项目漏一点给我们吧’。但这样的产业本身生存空间已经很小,等到侵占了当地资源,又给当地造成了污染,今后再去甩包袱就十分困难了。”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总顾问陈青洲说,上海不要的产业,中上游也不应该要,要转移就要有发展的产业。企业转移是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发展蜕变,地方吸引企业转移是为了升级转型。

  一些看到中上游地区发展前景的企业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的帮助下,已经率先进行长江沿线布局。飞利浦公司将小型家电和医疗保健类家电的生产制造中心落户在成都,并不是因为这一类产品是即将被淘汰的落后品类,而是更符合成都“悠然生活”的城市定位,进而开拓了小家电市场。

  转移并不是“被动撤离”,而是开拓了新的发展机遇。上海一家生产农产品的公司,把金针菇业务转移到都江堰以后,其所生产的金针菇供不应求,因为当地人喜欢吃火锅。随后,公司在都江堰投资扩大了30倍,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新阶段。

  实践表明,新形势下,产业梯度转移需做到两个“实现”才是成功,一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二是要实现地区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双赢。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唐瑶说:“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在推动沿线地区产业转型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实现当地产业发展的目标,政府部门也在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选择项目更加理性,避免损害公众利益。”

  陈青洲说,主动转移的企业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企业本身就生存困难,连搬迁费也没有,更谈不上转移了。政府部门需要做的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

  对于上海而言,产业转移则是上海依托区域大市场发挥专业服务和科技创新优势的新起点。“近年来,中西部的产业结构也在调整,成都、重庆、武汉、合肥等地的产业结构和工业水平与上海的距离正在缩小。同时,中西部对东部资本的需求也在下降,因为有好的项目就有好的资金。未来上海要发挥的带动作用需体现在专业服务和科技创新上。”陈青洲说。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依赖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企业以及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的企业进行沿江转移是必然趋势,各地政府积极搭平台搞好服务是做“加法”,形成资源、市场、政策的对接就能够转移成功。实践证明,转移成功的企业多是发展前景本身向好,通过转移开拓了新市场,位于沿海的研发、销售总部也得到提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