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张茉楠:供给侧改革要以提高资本形成效率为核心

  • 发布时间:2015-12-23 07:1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茉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看出,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根本。

  中国正在进入“新常态”,一些有别于以往的发展新特征越来越明显。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要素供给效率以及潜在增长率下降,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国家竞争力。

  过去30多年,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全球FDI、低要素成本等因素和优势支撑了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旧常态”特征也尤为突出。

  一是“高投入”。以资本投入为例,中国30多年来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特别是2000年以后,资本形成率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二是“高消耗”。单位GDP能耗尽管有所下降,但依然为高收入国家的1.8倍,中等收入国家的1.2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三是“低效益”。以边际“资本-产出”效率衡量,已经从1978年的3.7倍上升至目前的5倍左右。

  而与此同时,近年来全要素增长率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依赖于资本投入。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不是互为消长的关系,改革更不应理解为增长抑制性的,我们必须加大供给侧发力,以新供给替代老供给,通过改革真正创造出新的制度红利和效率红利。

  储蓄依然是优势,如果能将储蓄转化为有效率的投资,将会形成当前乃至长远的资本存量,这对经济高质量增长有益。

  未来五年,供给侧改革要求以提高资本形成效率为核心推动相关领域改革。首先,应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转变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消除要素价格“多轨制”的现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投资主体活力。

  其次,要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发挥政府投资对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的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应全面深化负面清单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通过负面清单制度,有效地保证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潜能。抑制地方政府竞争性投资,激发民间资本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最后,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要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看,一是改变忽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偏重高学历教育的失衡现状,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和素质提高工作,以及注重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合未来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之外,还要实现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

  二是根据市场经济运作中的“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的一致性和排他性规则”,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

  三是通过社会、养老等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