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融机构在PPP痛点中捕捉机会

  • 发布时间:2015-12-22 11:15:03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谈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有各种各样的比喻。

   

      有人说它是一段婚姻,也有人说它是一场球赛,还有人说它是一个筐子,什么项目都可以装进去。

   

      但在金融圈里,更多的人认为它是一桩让人又爱又恨的“生意”。

   

      银行:从棘手的“不确定性”中寻找利润点

   

      在银行家眼里,不确定性就意味着风险,而风险中又往往蕴藏着捉摸不定的机会。

   

      PPP当中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认为,PPP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PPP项目存续期往往长达10年甚至30年,银行很难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对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做出精准预测;另一方面,PPP项目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而且,一些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遵守合同的习惯还处在待培养的阶段。

   

      站位决定角度。同在银行界的浦发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再斌,也列举了一大串的不确定性:“项目能不能建成?不确定。参与主体能不能构成利益共同体?不确定,有的想退,有的不想退。然后是较长期限带来收益的不确定和风险的不确定。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未来几年利率会下行,但是,将来利率是否一定下行也不好确定。”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不确定,才让商业银行有机会通过业务创新,创造出各自参与PPP的机会,进而解决这些“不确定”,来分享这次盛宴。

   

      “就像我们常常说的,当鞋和脚不合适的时候,永远是修鞋而不是砍脚。”杨再斌认为,在PPP实践中,各个商业银行会有不同的创新模式,比如说采用PPP引导基金的模式。在这种创新的过程中,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一种真正适应中国将来PPP发展的模式也将显现出来。

   

      针对银行在风险方面的担忧,罗金辉建议分阶段设置担保,特别是在风险较高的建设期,更应该设置某种形式的担保。在他看来,PPP的投资回报要能够补充其在各个阶段承担的风险。如果政府对于PPP项目能够承诺购买服务,并将其纳入预算的话,那会比政府给予的一纸担保函更有吸引力。这个时候进来的长期投资者,不管是理财资金还是保险资金,都可以接受更低的回报作为补偿。

   

      保险:注重补偿机制追求更高回报

   

      近两年,特别是保监会放开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政策以来,保险资金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了重大投资,现在已有超过2万多亿元。

   

      保险资金如何参与PPP呢?

   

      太平洋资产管理副总经理程劲松认为,不管是哪种金融合作方式,定价是核心。因为资金是一个产品,它是有价格的。定价的过程中涉及到风险、久期等因素,这些都有相应的补偿,比如流动性补偿、信用补偿等,这些都是构成定价的要素。

   

      据介绍,在太平洋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既有债权,也有股权,也有PPP项目。程劲松列举了他们在上海做的一个旧区改造项目,从中可以看到保险资金是如何参与项目的。

   

      当时的情况是,旧区亟需改造,但地方政府又没有钱。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控制得很严,保险资金就因此获得了参与这一项目的机会。

   

      “我们通过基金有限合作的方式对交易结构进行了设计。太平洋作为优先级LP(有限合伙人),政府所属的一个平台作为GP(普通合伙人),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有限合作企业。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20亿元,太平洋出资99%,政府只需出资2000万元,最后从征地、拆迁到安置、补偿等一系列问题都解决了。”程劲松说,那时候PPP还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但不得不说这也是对PPP路径的一种探索。

   

      这个过程,体现出了一个理念。那就是保险资金是有负债成本的,不是免费的资金。既然有负债成本,它的投资收益就要能够覆盖成本。如果做不到收益与成本的匹配,保险资金也是不会参与相关项目投资的。

   

      信托:在平衡与制约中开拓机会

   

      在中海信托副总裁魏志刚看来,正是因为PPP痛点很多,因而机会也多。

   

      “PPP能够引起大家如此高度的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既想解决投融资的问题,更想解决对于地方政府执政和事权约束的问题,所以想引入社会资本进来。”魏志刚说,信托是一种居中、协调平衡的机制,能够更好地承担相关各个主体之间的诉求。在这样的深意背后,在各种金融工具里面,信托可以承担的职能和作用更大。

   

      从民众诉求来看。一方面,我国一直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手里有大量的钱寻求保值增值的渠道;另一方面,信息化与互联化的发展,也让专业的金融机构有更多渠道可以将老百姓的资金通过理财、信托的方式吸引起来。

   

      “把老百姓手里的钱通过金融工具与PPP项目对接,去帮政府和运营建设机构对接资源,就是我们金融机构最大的机会。”魏志刚表示。

   

      资本市场:敏锐锁定PPP投资机会

   

      资本市场无疑是金融圈里嗅觉最敏感的因子。在PPP的发展当中,他们又嗅到了哪些机会呢?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孙金钜表示,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PPP模式呈现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定单方面。2015年到2016年是很多项目签约落地年,所以会涉及到一大批的上市公司。二是政策方面。后续会有一大波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政策出台。三是项目方面。从财政部来看,其第一批和第二批的PPP示范项目已经发布,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以后估计也会适时出台。

   

      那么,具体来看,资本市场上哪些公司更被看好呢?

   

      孙金钜分析,主要是两块,第一块是已经参与PPP项目的融投公司,后续有望通过PPP进行异地扩张。第二块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方。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而且海绵城市建设造价高昂,每平方公里造价在1亿元到1.5亿元,如果全国600多城市在2020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那么,整个市场空间就是近10万亿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