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车间
- 发布时间:2015-12-21 08:31:0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中,盐城工学院学生的科技作品《环保电动微型旋耕机》荣获全国一等奖。这也是该校第二次在这场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的盛会中载誉而归。2013年,该校学生获得了挑战杯“一等奖”和“交叉创新一等奖”。
“在全国528所参赛高校中,我校是全国同类高校在此次大赛上取得最好成绩的高校,这也是我们学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找到兴趣,甚至找到‘使命感’的必然结果。”提及此次获奖,盐城工学院副校长薛浩如是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屡创佳绩的背后是盐城工学院多年来对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先行先试,创办优秀人才“集合体”
谈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得不提这“不走寻常路”、敢于突破传统培养模式、先行先试的优集学院,而此次“挑战杯”获奖的9位同学中,有6位正来自于这个学院。
“优集学院是我们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合作共建,一是取软件‘UGS-NX’中文之义,再者也是‘优秀人才集合体’的寓意。这个学院也是我校先于国家‘卓越计划’实施探索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盐城工学院校长葛世伦向记者介绍该校成立优集学院的由来。
早在1997年,盐城工学院就成为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NX”软件的用户,这是一套拥有完整体系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软件。学校用这套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科研,1999年成为该软件授权培训中心。2004年7月,该公司推行“GO PLM”计划,旨在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人才,学校欣然加入。
作为全国三大NX用户之一,结合多年来的产学研历程,学校动了新的念头——把NX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使其成为以信息技术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平台和工具。2005年9月,优集学院正式成立,随之一场“小范围、大幅度”的工程教育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学院在人才定位、课程方案、培养路径、质量评价等方面打出“组合拳”。
工程人才培养,改到深处是教学
“温室里跑不出千里马”。为了让学生们学有所用,优集学院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足了功夫。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盐城工学院着手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出发,进行全方位的顶层设计。为此,优集学院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传统教学结构,强化能力综合实训,建立由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堂是知识的集聚地,而实践教育基地则是不折不扣的演练场。目前,学院实践教学比重达到35%。校内的制造技术训练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应用中心等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学基地。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一个工厂,机械、数控、编程等所有工科基本技能都得到锻炼。
“这3200平方米的实验室相当于企业一个中小型车间,配有专兼职的科研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现场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军带记者走进布满各种先进设备的实验基地。他告诉记者,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能够从建模到设计工程图再到规范制造,按照企业需求生产小批量的数字化样机。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厚土。“在我们学校的教师名单里,不再是千篇一律地书生面孔,而是逐步建成了一支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师队伍。”盐城工学院副校长方海林对记者说。据了解,优集学院通过NX CAD教员认证的教师有20多名,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1%。
优集学院还会邀请企业兼职导师到校授课。同时,学院每年也会推送1—2位老师去企业学习,实地积累教学经验。截至目前,学院40%左右的教师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
顶岗就业,扛起真枪入职场
每逢毕业季,好高骛远、纸上谈兵成了很多学生求职的绊脚石。动手难、缺乏实践经验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难题。
“2008年学院推出的‘预就业’模式,目的就在于攻破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战经验的难题。”优集学院党委书记孙雷说道。
“预就业”与常见的毕业实习不同,它是“全年周期”的企业实践。每年4月,学院组织企业从大三学生中选拔,大四全年在企业进行一对一的顶岗实习。
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并完成毕业设计,“预就业”使学生把被动的毕业设计变成主动的专业实践。由这种“双导师和项目绑定护航”的论文(设计)无法抄袭拷贝,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了。“预就业”模式既让学生提前适应了企业的环境,也锻炼了学生真枪实战的能力。
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瓦锡兰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实习的王海波同学,小王向记者坦言,“参加‘预就业’两点体会最深,一是感觉自己就是一名企业员工,二是自己的专业技术、工程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优集学院成立至今,“预就业”单位从最初的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拓展到现在的15家单位,其中有上汽、瓦锡兰、国民油井华高等全球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企业集团。
如果说与西门子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让盐城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先走一步,而面向行业、立足地方的定位则让该校的工程教育改革走得更实、走得更远。
盐城工学院按照“分类指导,办出特色”的发展原则,把“能力导向,多元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首先在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材料工程等学院试点应用,自2009年向全校30多个工科专业全面推广以来,受益学生近1.8万人。该成果被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