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要我改”变“我要改”

  • 发布时间:2015-12-15 07:33:4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0月21日,在启东市王鲍镇元北村,130多亩连片稻田稻穗粒粒饱满。在田头查看长势的全国劳模、江苏省种粮大户于冬娟和丈夫杨永金喜上心头,“预估亩产600多公斤,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70岁的元北村村民朱玉飞说:“20多年没看到长水稻了,想不到长势这么好。”

  南通市启海地区多为沙壤土地,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作物为主。为提高粮食产量,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启海地区3次试验了“旱改水”,都因为配套技术措施不到位,“旱改水”质量不高,无法调动群众积极性而告终。

  近3年来,于冬娟和丈夫为当地农户开展“全托管”服务,将土地集中起来打理,年终支付给农户每亩800元。然而,去年小麦、大豆、玉米价格下跌,光靠种旱粮收益不高,影响了“全托管”服务的发展。为此,于冬娟决心试验“旱改水”,秋熟改种亩产效益较高的水稻。

  旱地改水田,困难一重又一重。种稻离不开水源,而当地缺乏必需的灌溉基础设施。为此,他们选择靠近沟河的田块。平整土地、打水、治虫,忙得不亦乐乎。“从4月下旬平整田地开始到6月初播种结束,每天都在地里忙活16个小时,人都晒褪了一层皮。”于冬娟说,前三轮“旱改水”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未能解决稻田保水问题。当年农户普遍用牛耕整地,无法做到深翻和充分起浆;如今用大马力拖拉机带动旋耕机深翻,耕作层较以前深,用起浆机进行起浆平整,起浆效果好,耕作层保水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旱改水”获得成功,于冬娟准备来年再扩大170亩,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以上。

  当地农技人员算了一笔账,旱地一熟小麦亩收入800元,一熟黄豆500元,全年亩收入约1300元;而水稻亩收入约1800元,改种一熟小麦、一熟水稻后,全年亩收入2600元,增收效益明显。

  启东市农委书记施建伟介绍,为鼓励粮食生产,启东市对种植水稻的农户每亩奖励400元,如此下来,改种水稻效益更为可观。目前,启东市“旱改水”面积从去年的400亩上升到5000亩。

  海门开发区三江村苏通农机合作社“全托管”的550亩土地今年首次实施“旱改水”,水稻单产达650公斤。三江村党总支书记张岳说:“合作社跟农民签了5年货币型‘全托管’合同,第一年付给农民每亩700元,以后每两年每亩增加100元,如果不改种效益更好的水稻,难以增产增收。”

  海门市临江新区临永大道两侧,千亩稻田一片金黄。峰光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张涛从园林绿化工程中淘得第一桶金,2011年开始投入农业。他托管的土地达5000亩。今年,他种植了1000亩水稻。为了平整土地和灌溉,共投入130多万元。

  海门市农机局局长陈俊高说,为了鼓励“旱改水”,海门市对当年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稻麦轮作示范方、且以“全托管”服务形式进行全程机械作业的,按实际资金支出额的60%给予补贴,亩均补贴500元左右。今年,海门水稻种植面积5.1万亩,增加2.17万亩。

  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说,有了“全托管”,“旱改水”从政府“要我改”变“我要改”。启海地区实施“旱改水”有利于提高该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标准农田比例、科技含量和土地产出率;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减少用工成本,增加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