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子弟兵27年“扶贫长跑”引领桑植山乡巨变

  • 发布时间:2015-12-14 01:33: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长沙12月11日电(记者苏晓洲袁汝婷)初冬时节,湖南桑植县龙潭坪镇七湾村,漫山遍野的橘树结着金黄的柑橘,仿佛诉说着山乡的可喜变化。

  7年前,这里是遍地乱石、杂草难生的荒山野岭,村里36%的村民依靠低保生活,300多口人的村里,40岁以上没有娶到媳妇的光棍儿有20多个。

  2009年,湖南省军区扶贫工作组来到这里,带来了3万棵橘树和新修一条水泥路项目。多年来,七湾村“卖一头猪要七八个人抬下山”;扶贫组来了后,带领民兵炸山岩、砌护坎、担砂石,3个月就修了一条12公里的水泥路。

  山路通了,脱贫的路也通了。在省军区对口帮扶下,只有100多户的七湾村年出栏生猪达到6000多头,生猪养殖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3万棵橘树也开始挂果,荒岗野岭成了脱贫致富的山村样本。

  七湾村的巨变,是桑植在湖南省军区帮助下脱贫的缩影。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从这里出发,踏上了北上抗日的长征之路。

  这方孕育英雄的土地,同时还是老少边穷山区,早些年还有贫困群众吃红薯、住草棚、蹲山洞,有人甚至食不果腹、房不遮风,是“大湘西”扶贫攻坚主战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

  1988年,湖南省军区主动要求在桑植县对口扶贫。有人说,在最穷的地方扶贫,难出成绩。时任省军区司令员蒋经流却说,桑植人民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付出了巨大牺牲,省军区宁可不出成绩,也要在桑植扶贫。

  27年来,省军区连续派出了23届扶贫工作组,在桑植县四个乡10个村开展扶贫工作。

  湖南省军区在桑植长期对口扶贫不搞“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军区政委马必强介绍,通过长期摸索,“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辅之以“一进二访”“公示评议”“大数据管理”,省军区扶贫工作实现了准确识别。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和“定点滴灌”,将项目和资金“按需配给”,扶贫效益随之“水涨船高”。

  筑路、架桥、兴修水利和饮水工程,建沼气池,架设输电线路;指导农民种植果树、发展种养专业户、培养致富带头人、兴办村办企业、组织劳务输出、捐资助学……据现任扶贫工作组组长吴正平介绍,湖南省军区先后有50名将军到扶贫点现场办公,共计投入资金近7600多万元,筹集物资近1500多万元。得益于此,桑植县迄今有6万人稳定脱贫。

  第一任扶贫工作组组长江秀章,带着战友和乡亲走遍利福塔镇的每一个山头、每一处泉流,直到深入105米深的天坑才找到水源;第二任组长高保山带领400多名民兵进大山,住帐篷,垒锅灶,与民兵们一起打炮眼,抬石头,肩膀被磨掉了一层又一层皮;第19任组长杨金华连续3天只睡了8个小时,带领民兵为村民刘定发家架通了照明电……

  子弟兵的扶贫热情,感染、带动了山窝窝里的老百姓。如今,在促进脱贫致富的各类项目中,越来越多地见到老区群众热火朝天投身其中的身影。基层干部群众说:“驻村扶贫的解放军都这么下苦功夫,咱再不发奋努力脱贫,怎么说得过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