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施磊:抱着平常心 努力做第一

  • 发布时间:2015-12-13 03:31:3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 禾

  ■企业一线创新力量

  作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艺部专业副总工程师,施磊一直对国际油价的走势非常关心。“即使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仍然在40美元/桶左右。相比20多年前每桶原油仅10美元,也有4倍的差距。”

  施磊的工作与石油价格有关。10年前,施磊投入世界上第一套万吨级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性试验装置工程开发,并在10年后取得成功。2015年1月9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与石油价格有什么关系?原来烯烃是生产塑料、含氧化合物、精细化学品等产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传统技术中,烯烃生产严重依赖石油。但我国多煤少油,用煤炭生产烯烃成了必然选择。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攻下甲醇制烯烃这核心的一关。

  施磊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研究员,成为我国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带头人,并完成数吨规模的中试。但那时每桶原油仅10美元,与石油制烯烃相比,煤炭制烯烃成本太高,国家和企业积极性不高。

  2004年,机会来了。陕西省在华县建设年处理甲醇能力1.67万吨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装置,总投资8610万元,在陈俊武院士等带领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合作方,施磊作为工艺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该项工作。

  施磊对奋战在华县的数百个日日夜夜印象深刻。从中试到工业试验,一下子放大了上百倍,对技术和工程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工程进度和高质量,要解决的问题多,压力大。当年30出头的施磊,每天都泡在工地上,晚上10点多还要去看设备运行情况,只有春节才回家几天。为充分了解情况,即使刮风下雪,施磊也要沿竖梯,爬上几十米高塔,钻过细小管道,亲自检查自己设计的装置。每天试验装置运行费用达几十万元,相当于一天烧掉一辆小轿车,一旦出问题,前些天的试验就白做了,损失极大……施磊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经常爬起来从房间的窗户看装置上的火炬,如果火炬亮着就说明没出事。

  2006年5月,这套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万吨级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性试验装置宣告成功,每天可转化甲醇75吨,而国外类似装置一天转化还不到1吨。

  2007年9月,大连化物所、陕西新兴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三方代表与神华集团签订了180万吨/年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许可合同(年产烯烃60万吨),该项目是世界首套应用DMTO技术进行商业化运行的百万吨级MTO装置,是在工业性试验装置基础上又放大100倍,投资达150多亿元。这次,施磊是项目的设计经理、装置设计师、工艺负责人及公司的现场总代表。

  百万吨级MTO装置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大型化工程开发,工业放大100倍不是简单的按比例放大,近百人的团队、历时5年、15个开发课题对设备、机械、泵阀和机电等诸多专业的创新开发后,放大100倍终于实现。

  2010年8月8日, 世界首套MTO商业化装置在包头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甲醇单程转化率100%,反应结果超预期。至此,实现了MTO技术工程化和成套化“零”的突破。

  施磊收获的荣誉不止如此。近年来,他还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特等奖、科技进步特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获授权国内外专利20多项。

  施磊说,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从研发到成果,需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搞科研要有一颗平常心,耐得住寂寞;在过程中要不懈努力,深入工艺、设计等研究,增强自身实力。“DMTO工业化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工程创新,持续刷新DMTO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新纪录,始终保持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