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小西湖、评事街、门西 老城南想留住原住民

  • 发布时间:2015-12-11 02:29:45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陵晚报记者 陆容容

  在经历了自2006年以来的“大拆大建”、“镶牙式保护”等旧机制后,南京老城南保护已进入了最后的挣扎。新一轮的规划思路,明年起将以小西湖片区为试点进入实质性阶段。更长的时间,更复杂多样的方案,还需要居民自掏腰包,老城南此轮改造会获得成效吗?

  鲜为人知的中国动画鼻祖故居

  1900年元旦刚过,南京夫子庙附近一个从事绸缎生意的小商人家里,诞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取名万嘉综、万嘉綨,几年后家中又添了两个弟弟万嘉结和万嘉绅。

  那时候的夫子庙满是各种小吃食、小买卖、小杂耍,画像的、说书的、木偶戏、走马灯、皮影戏……都是南京娃儿无限向往的所在。万氏兄弟就是在这样的滋养中,成长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他们创作、执导的经典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渔童》、《人参娃娃》等,对几代中国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魅力。

  2016年元旦将至。南京老城南箍桶巷31号,向南数十米就是新建的老门东仿古商业街,熙熙攘攘经过的游人们并不知道,身边这座毫无标识的破败大杂院,正是赫赫有名的万氏兄弟的故居。

  这个大院目前有两户人家和多位租户。住户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三进的大宅,现在只有最后一进仍是万氏后人所有,但房主早已搬离,租给了外来客; 前两进都是上世纪50年代收去的公租房。多年来,万氏故居并未修缮、利用,也未进入过公众的视线。

  让原住民参与修缮,留在老城区

  万氏故居与其所在的小西湖片区,正在迎来新的命运。

  小西湖片区,包括大油坊巷、堆草巷、西湖里、市隐巷、朱雀里、箍桶巷等,位于老门东与夫子庙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南京划定的22片历史风貌区之一,小西湖不足0.1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保留着数栋明清建筑,其中包括沈万三故居、万氏故居在内的3处文保单位、7处历史建筑,8条历史街巷、14棵古树和7处古井等。但房屋产权划分复杂、人口密集,居民生活条件较差。

  近期在南京市规划局的组织下,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三家高校,针对小西湖片区的改造,做了居民调研并出了5套规划思路。这些“90后”研究生的方案,不少令人耳目一新。

  东南大学的方案中,就将万氏故居打造成“中国老动画展馆”。南京大学的方案中,则部分重现明代小西湖园林美景。南京工业大学的团队则提出:“用历史滋养现代,带动整个街区的活力”,这一方案得到了点评组专家、南京大学姚远博士的极大赞许。

  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局长吕晓宁表示:这一轮规划思路不再搞一刀切的拆迁,而是从厘清老房的产权入手,细致摸底差异化需求,寻找各方的平衡点——针对公房、私房、文保建筑不同的情况制定方案,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其中,最根本的革新在于尊重希望留下的居民,补偿自愿搬迁户。想留下的居民,则需要参与到自家屋子的修复工程中去,与政府共同拿方案出资金,“出资比例很可能占小头,预计不会超过50%。”

  不再“就地平衡”,没有时间表

  根据吕晓宁的盘点,目前老城南还未“动”的,仅剩小西湖、钓鱼台、双塘园、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和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姚远博士统计过:“老城南风貌区仅剩1平方公里,不足面积50平方公里主城的2%。”

  小西湖,是新规划思路的第一个试点。“小规模、渐进式、广参与、多样性”,参考的是北京杨梅竹斜街的成功先例。

  吕晓宁介绍,此轮集思广益之后,或将由东南大学牵头,其余几所高校配合,拿出具体方案,由秦淮区下属的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公司落实。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将推广至多个历史街区。

  “这些没有确定的时间表。不再要求区里在单一项目上‘就地平衡’。”吕晓宁表示,所谓就地平衡,就是指区里的拆迁安置等成本要在地块内解决掉,按以往的经验只有进行统一的商业开发才能做到。“现在的思路是:先亏钱做保护,用城外新开发地块来补贴。这一次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历史上欠下的债,现在必须要慢慢还上。”

  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公司副总董惠兰表示,目前正在做居民意愿摸底统计,并希望“市里能给一些扶助政策,同时也需要建委、房产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评事街等或参考小西湖模式

  评事街也正在静观其变。这里是南京最著名的街区,明代《南都繁会图》 所绘的南市街至北市街繁盛景象,据考证就在评事街一带。而在旁边的南捕厅商业街项目被学界批判并受到调查后,评事街的改造目前已暂停了一年多之久。

  吕晓宁向本报记者透露,评事街地块已由清华大学团队在做新方案,或同样采用小西湖模式。

  疏散人口、厘清产权是第一步。去年,评事街89号建筑被挂上了“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这座三进大宅原本挤了8户人家,公租户逐渐迁去安置房后,房子归还给原私产所有人苏氏家族。苏氏一家表示:愿意出资修房,留住祖宅。

  而在南京工业大学的搬迁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西湖的多数居民也愿意在条件改善后留下。

  老门西片区,同样在考虑引入新模式。胡家花园对面虽然已拆迁、新建仿古的商业街,但其背后还有不少未拆的街巷,或将得以保留。

  “文化是奢侈品。”吕晓宁感慨,一栋一栋的修复,比拆光了重建,需要数倍的时间、资金、精力。东南大学的小西湖改造方案预设了长达15年的时间,居民对此提出反对。事实上,谁也无法预料,如果按新思路,城南此轮改造的真正进度表,“如果各方配合顺利,也许很快可以推进,毕竟这个思路是目前大家都可获益的最好方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