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青岛金融改革成果初现
- 发布时间:2015-12-10 01:31:40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李 铁
实习生 李志敏
伴随着人民银行持续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步伐,许多先行先试政策在青岛落地,在全省起到了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共有18项人民银行金融创新政策落地青岛,占青岛市首批试点政策的半数以上,大部分试点改革已逐步得到实施。
适度推动资本项下双向开放
中外企业互通的前提是资本的双向开放。人行青岛中支以行发文形式向市政府提出了开展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RQDLP(人民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RQFLP(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建议,并配合青岛市政府制定了管理办法,于今年1月15日印发,设立的QDLP基金不仅可以投向境外二级市场,也可以投向境外一级市场投资并购业务、有监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业务及其他业务。
去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16个地区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账户中,经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出资权益确认的外汇资本金,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需要在银行办理结汇,企业通过自由选择结汇时点,有效实现对汇率风险的规避,达到成本最优的财务管理。
政策实施以来,青岛市辖内共开立了22个结汇待支付账户,21家企业办理了意愿结汇业务,金额合计1.1亿美元,占FDI项下(外商直接投资)外汇资金结汇的17%。结汇企业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强化财富资金集中运营
跨国企业跨境资金如何互通管理一直是个难题。今年1月4日,青岛钢铁、山东三星、海信等3家跨国企业集团正式取得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格,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合计达17亿元。这是青岛市首次获得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格,标志着跨国企业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新政在青岛正式落地。
据了解,通过“双向资金池”模式可以帮助大型企业集团将境外低成本人民币资金融入境内使用,突破了外币项下净流入额度较小或没有额度的限制,能够有效解决境内子公司的融资难题,降低集团整体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强化财富资金集中运营,提高跨国集团资金管理水平,青岛市还开展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国集团人民币集中运营管理两项试点工作。据悉,青岛市在海尔、海信、青建集团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累计实现外币资金归集234亿美元,提供融资支持累计达48.64亿美元年均节约外部融资成本近1亿元人民币。海信、青钢、海尔等6家企业(118家成员企业)在人行青岛中支完成人民币集中运营管理备案,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为69亿元,预计每年可节约利息费用2亿元。
扩大盘活财富资源
尽管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推行多年,但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青岛银行首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于去年10月13日成功发行,这是山东省内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青岛银行也因此成为国内城商行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少数试点银行之一。在人行青岛中支的指导下,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青岛银行利用全国市场将原有存量贷款打包出售,募集增量资金28.3亿元,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新增信贷投放,重点用于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已获得银监会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备案,目前正在发行筹备阶段,预计年内发行。
除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青岛银行还成为全省首家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意向承销商,可以参与承销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
人行青岛中支还支持青岛市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同业存单试点。截至目前,青岛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已累计发行同业存单91亿元,有效拓宽了地方法人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了银行经营灵活性,为进一步开展其他市场创新工具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