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实现二十五年“零滞留”

  • 发布时间:2015-12-08 01:31:1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通讯员 陈忠民

  “像刘红这样的干部,不仅能力素质过硬,而且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是我们欢迎的……”近日,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待转业干部成了当地众多单位抢手的“香饽饽”,仅驻地市委一家已连续3年前来“要人”。这是该院党委严格落实军委、总部关于做好干部转业工作的政策规定,坚持主动作为、真情关怀、真心服务,解决五个问题,实现五个转变的一个缩影。连续25年里,该院转业(复员)干部100%离队报到、无一人滞留。

  经过多年的实践,该院发现,部分干部思想上有“转业就是在部队混不下去”的错误认识,有的认为马上就要离开部队自我管理可以松一松,有的担忧到地方后难以胜任新的工作,有的对地方安置方式还心存顾虑,有的现实生活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等五大典型问题,严重影响了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没有转不了业的干部,只有转不了弯的头脑。”该院党委认为,军转干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无论在部队还在地方都是“金子”,关键在如何转变工作思路。他们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形式,先后研究出台一系列为军转干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打好桩、牵好线、铺好路的措施。

  问题是先导,解决在落实。针对转业干部思想上的落差,该院注重通过加强政策宣传、组织集中教育、搞好谈心交流等形式,积极营造“走留都是需要”的良好氛围,引导转业干部扭转认识偏差,力求转业干部由“抵触式”向“理解式”的转变。针对转业干部适应地方难的短板,他们围绕提升转业干部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逐人制定补足弱项、填补空白、突破瓶颈的“素质增长计划”,定期邀请院内外专家、领导和历年优秀军转干部来院授课,鼓励大家参加军转考试辅导、技能培训、自学函授等,在保障上由“模型化”向“人性化”转变,大大增添军转干部再就业的自信与“底气”。

  针对转业干部“真空期”长、教育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他们坚持每月都以电话、短信等形式与转业干部加强沟通和教育提醒,严格要求干部转职业不转作风,对拒不服从组织决定、无理取闹和拒不服从安置的坚决予以严肃处理,一改过去“放手期”的管理模式。针对转业干部即将离开部队,可能会因为现实困难和生活变数而导致情绪上的消沉和失落的倾向,该院党委注重做好解难帮困工作。5年来,该院先后帮助6名家属顺利就业,协调10余名子女在驻地择优入学,优先为转业干部解决经济适用房,投入近200万元用于办实事、解难题,做到“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使转业干部始终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

  “正是这种沟通上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让我找到了适合的岗位。”该院两年前转业干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梅晗告诉笔者,该院领导得知他因档案问题迟迟得不到安置的情况后,多次上门与军转办沟通,才化解了用人单位对他的误解,为其争取到市博物馆的额外指标。一直以来,该院为确保让最合适的人有适合的岗位,积极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军地互访时机,结合干部工作经历、职业特长以及性格特点,多场合、多渠道推荐合适的转业干部。

  近5年,该院共转业86人,安置到公务员岗位76人,并且转业干部发展后劲较强,多人在驻地的市委局办担任领导职务,成为当地建设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