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对外经贸如何破局?

  • 发布时间:2015-12-07 21:30:5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刘明采写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不断趋弱的当下,多国外贸发展进入痛苦的收缩期,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日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京举办,破解对外经贸发展困局、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论坛核心议题。在与会专家眼中,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凸显,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纲”,双轮驱动改造升级“中国制造”,中国外贸仍有广阔空间可以开拓。“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必将推动对外经贸的发展。

  中国外贸将受益于对外开放新格局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沈觉人

  今年以来,中国的进口额降幅较大,主要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所致,如按贸易量或者扣除价格因素统计,进口额降幅很小,甚至没有下降。以较少代价买到同样多的进口产品,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此外,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出口商品成本上升、人民币被动升值等。整体而言,在当前国际经济和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中国外贸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看,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继续坚持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十三五”期间外贸将实现新发展。

  第一,中国“十三五”时期将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将推动对外经贸的发展。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将促进经贸的发展。互利共赢是中国发展对外经贸的大政策,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和充分应用。

  第二,中国将巩固传统出口产品优势,同时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近年来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效果逐步显现,这将促进外贸优化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第三方外贸服务企业等)加快发展,在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产品在全国及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推进外贸强国战略的实施。

  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这将是新形势下扩大出口的可靠力量,如果中国的汽车、高铁、核电等产业能扩大出口,将推动中国外贸跃进式的发展。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更好引进资金、技术、设备,进口群众需要的产品,为外贸进一步发展打实基础。

  第三,中国将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这是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机遇、新动力。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十三五”期间也将对外贸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第四,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必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较好,今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5.9%,高科技服务进口增加较多。但中国当前服务贸易逆差仍然较大,未来需要更多地着力于扩大服务业出口。

  第五,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引领。推动多边谈判,营造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未来仍将支持WTO作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和主渠道。

  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贸形势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世界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需求不足和增长疲软的困局。第二,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国别经济调整导致全球价值链格局发生变化,包容性增长的理想和弱势国家边缘化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三,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进展的实质挑战。而多哈回合的命运和WTO未来发展路径仍看不到有共识基础的前景。第四,中国经济在外需不足等不利条件下保持增长,但改革开放任务依然艰巨。第五,“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实施,为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中国发展外贸和对外投资突破瓶颈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国际共识正在凝聚,国际参与尚须努力,要把机遇变成企业的现实机会和利益仍旧需要很多细节方面的管理。

  当前,各国普遍把新能源、生物、环保技术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另一方面全球新兴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新一轮产业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凸显,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亚投行的诞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将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在更大的经济格局下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提供广阔空间。

  “十三五”将成为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未来5年中国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大的经贸格局、更强的应对能力,将是中国走向全球经济中心所面临的新要求。

  “中国制造”改造升级须“双轮驱动”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何伟文

  2015年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对近期乃至中期世界经济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在宏观经济上,世界经济复苏比年初预期差很多,新兴经济体总体情况更差。在贸易上,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碎片化继续演进,美国主导的TPP达成基本协议,将对世界贸易规则重构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各大洲板块自贸安排都在推进。在商品市场和产业上,世界原油价格剧烈下跌持续之久、幅度之大超出了世界普遍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曾经连续10年的上涨剧烈反转,持续低迷,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困难重重。在货币金融上,美联储加息预期支配世界货币和资本市场,新兴经济体也处于弱势。总体而言,2015年发生了有利于发达经济体、不利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变化,而且2016年难有根本改观,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要想保持外贸的可持续增长,需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

  就出口而言,需要从根本上大大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数据不难发现,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日益弱化;信息通信产品的加工贸易已出现分化,总体还能走多远,需要跟踪;很难找到规模宏大的大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点。未来中国出口的主要增长点只能是大型装备产品,包括铁路设备、发电机组(含核电机组)、飞机、汽车、大型施工机械、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设备、信息通信一体化设备、新能源设备等。这里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双轮驱动,不要忽略后者;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以后者为主。“互联网+”和跨境电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它不能代替技术的革命性提升。

  就进口而言,可持续增长最终取决于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开放。中国当前的进口产品结构中,能源、矿产等原材料占有相当大比重,容易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技术设备进口比重相当低,且增长乏力。“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要求中国打开国门,建设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关键组件和关键原材料,充分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技术、资源和资金。

  当前外贸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为“纲”

  中国进出口银行经济研究部总经理冯春平

  中国外贸需要转型。过去中国可以趁着全球化的浪潮,利用成本优势推进多边贸易,而现在旧有的国际贸易分工正面临一些困难。中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构建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要么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性。不管作何选择,这个产业链都需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中国的产品结构需要升级,从低端走向高端,要提高消费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有品牌,同时要更多地出口资本品,用中国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到国际上参与竞争。就资本品出口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可更多地着眼并依托发展中国家市场。

  从国外合作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抓手,是一个“纲”。这个“纲”既有助于中国解决当前外贸面临的问题,又能够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规模、强大的生产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巨额的外汇储备,还有能够经受得起考验的金融体系等。中国的比较优势以及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意愿,都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因为中企“走出去”的项目和资本品输出的一个特点是单体项目资金需求大、周期长,多数投向发展中国家,所以国别风险相对较高,商业性资金主动介入的意愿较弱,应对政策性金融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外贸转型更根本的要求仍是练好内功,提高中国产业的竞争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对不同的规则和体系的适应能力。要推动国内经济转型,通过改革和创新真正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