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湖北农业着重发展再生稻产业

  • 发布时间:2015-12-04 08:33:0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邓干生肖长惜罗昆

  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国策,开发杂交稻再生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是兼顾国家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湖北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展再生稻产业。

  湖北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曾是全国主要的再生稻生产省份,有着较多的有利条件,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温光资源较为丰富。湖北省江汉平原以南地区包括荆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黄冈市、咸宁市的全部,孝感市的大部,荆门市的沙洋等地区,年均气温16℃左右,无霜期240~270天,大于10℃积温4900~5150℃,年均日照时数1850~2100小时,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雨热同季。该地区种植一季中稻收获后还有一个多月的温光资源空闲,完全可以满足再生稻生长需要。

  耕地条件适宜发展。湖北再生稻发展区域主要定位为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及部分田多劳少,季节、劳力矛盾突出地区。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的转移,为解决水稻生产的劳力和劳动强度,双季稻区的一季中稻蓄留再生稻面积已逐渐扩大。从现阶段来看,湖北全省中稻面积常年在1800万~2000万亩,剔除收获期较迟的油菜、小麦茬口外,全省可供发展再生稻的耕地资源在400万~500万亩,近几年发展到350万亩很有把握,仅这一项就可增产稻谷8.75亿斤,每年可增收10亿元以上。

  群众基础广泛认同。再生稻在湖北种植的时间长,广大农民对再生稻的优势已有认识,已经较好掌握了再生稻的种植技术。再生稻不需要投入很多的劳动量,且生育期短,日产量高,亩平日产量6公斤以上,50天左右的生育期可获得亩产300公斤以上,亩增加收入25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由于再生稻投工投劳少,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近年来政府没有提倡,不少地方的农民仍在自发发展。这些为再生稻的再次推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如果投入和措施跟上就能得到较快发展。

  配套技术基本成熟。上世纪80年代,为推进再生稻的稳步发展,湖北曾组织了全省性的杂交稻再生利用攻关,系统开展了不同品种的再生能力、不同方式促芽肥对再生稻产量影响、杂交稻再生芽的发生规律等研究,初步形成了选用强再生力品种,合理密植栽插、头(季)稳再(生稻)猛施肥、高留茬以及头季防好病虫防倒伏、再生稻防止断水过早的再生稻高产配套技术。这些配套的再生稻栽培技术对指导现行的再生稻生产仍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品牌开发逐步增强。通过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湖北再生稻米品牌开发取得了一定进展,再生稻米市场占有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如洪湖的春露合作社,以再生稻的生产加工为主,注册了“洪湖春露”和“洪湖荷莲香”两个商标,“洪湖再生稻”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京山的八方米业注册了“芳香千里”再生稻香米品牌。

  近年来,随着水稻作业全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农业厅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组织开展了水稻“一种两收”产业技术体系攻关,又做了大量再生稻研发和推广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再生稻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再生稻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势头。

  据2015年初步统计,湖北省再生稻面积达140万亩,重点区域分布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鄂东黄冈地区约80万亩,荆州地区约40万亩,已形成了以蕲春县、沙洋县、洪湖市、监利县、浠水县为典型的示范样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