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胡浩中:跨境支付业务成我国信用卡业务新“蓝海”

  • 发布时间:2015-11-25 19:13: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蓬勃发展,并迅速向各个产业领域渗透、融合,不断重构产业形态及价值链条。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与信用卡的结合,使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境内境外、线上线下交易成为可能,消费时间碎片化、空间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前景广阔。

  同日益白热化竞争的境内支付市场相比,信用卡跨境支付市场成为商业银行竞逐的新“蓝海”,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新的增长点,也是破解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长瓶颈的重要契机。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速推进,收益水平高、竞争尚不充分的信用卡跨境支付已经风生水起,一轮发展大潮和创新浪潮就要到来。2014年银行卡组织数据显示,信用卡跨境交易额约占我国游客境外消费的35%,占据了跨境支付业务的主要地位,未来仍将扮演引领市场趋势的主导者角色。2014年五家大型银行以及招商、中信、民生八家商业银行通过银联、万事达、维萨三个组织的信用卡跨境支付交易额达到了29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6%。其中,中国银行交易额达到了562亿元,同比增长24%,市场份额和同比增幅在同业中名列前茅。

  ?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重要机遇显现

  伴随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步伐加快,为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末,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以及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地位的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持续走高,跨境人民币支付交易量快速增长。2014 年,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5.32 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内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52万亿元,市场份额居第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区域合作,以及“亚投行”为代表的新型区域金融机构作为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持续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新的动力。

  全球贸易一体化与消费升级驱动,使得跨境消费风生水起,为跨境支付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动力面临转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2014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消费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7593.88美元,已进入中上等国家行列。居民消费快速向时尚、娱乐、旅游、教育、社交等更高层级转变,跨境消费已成为国人消费升级的重要转向。以跨境旅游为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与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2014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9.49%,预计2015年境外消费额将达到1550亿美元。我国出境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跨境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互联网金融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为“随时随地随心”的信用卡全球支付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互联网+外贸”形成的跨境电子商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显示,2014 年,我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718 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进口网络零售额约为206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网络零售额约为512 亿美元,同比增长40%。预计2018年我国消费者跨境网购交易额将达到1600亿美元。

  同时,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蓬勃发展,并迅速向各个产业领域渗透、融合,不断重构产业形态及价值链条。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与信用卡的结合,使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境内境外、线上线下交易成为可能,消费时间碎片化、空间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前景广阔。同时,在支付数字化时代全面开启的背景下,虚拟支付、在线支付、近场支付、云支付的大发展,以及Apple Pay、数字钱包、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为信用卡业务创造了更多技术自由,生成了更多服务触点。

  信用卡跨境支付呈现出新特点

  根据结售汇的方向不同,信用卡跨境支付可分为境内卡在境外支付的购汇支付和境外卡在境内支付的收汇支付两类,分别对应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卡发卡和外卡收单两类业务(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为狭义概念,仅指境内卡在境外使用的购汇支付业务)。从跨境消费场景上,又可分为线下近场支付和线上远场支付。随着出境居民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规模增长迅速,特别是我国居民通过跨境电商海淘购物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线上信用卡跨境支付增长潜力巨大,并呈现出新特点。

  换上安全 “芯”,步入国际支付安全的大门。安全性是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跨境支付的第一要务,支付账户的资金安全以及客户的信息安全是跨境支付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应从磁条卡换“芯”开始。2013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几乎全部都是磁条卡,由于磁条卡容易被复制,安全隐患较大,磁条卡被不法分子复制,在国外盗刷的案件时有发生,极大减少了国人跨境刷卡消费和在线支付的积极性。与磁条卡相比,芯片卡使用了加密的微处理芯片保护卡片信息,能有效防止盗刷,打消了持卡人境外刷卡的安全顾虑。2013年,针对出境客户日益强烈的安全支付需求,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全币种国际芯片卡,采用国际通用EMV芯片标准,并首推免收货币兑换手续费及全球交易人民币记账服务,深受出境客户喜爱。随后,同业纷纷跟进推出国际芯片卡,有效提升了支付安全,奠定了信用卡跨境支付基础。

  跟上“海外游”的脚步,信用卡跨境支付全面提速。近年来,中国游客的扫货足迹开始遍布世界各地,采购商品也从最开始的奶粉、奢侈品、化妆品,扩大到纸尿裤、电饭煲、枕头等产品。2015年,春节期间,45万国人在日本消费了近60亿元人民币,日本的卫浴设施、电饭煲等被一抢而空,预计今年消费额将继续提升。《2014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游人均境外购物消费632美元,为全球最高。在持续升温的海外购物带动下,信用卡跨境支付交易规模快速攀升。2012-2014年我国境内信用卡跨境交易额年均增幅超过20%,报告预计2015年信用卡跨境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随之,各商业银行开始调整信用卡业务策略,将重心转向跨境业务,并积极尝试通过信用卡刷卡优惠活动反向促进持卡人跨境购物。例如,中国银行自2013年开始为出境消费人群全面打造了“精彩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推出了“精彩日韩”、“精彩欧美加”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信用卡跨境消费额增长。据中国银行统计,港澳台地区依然是我国线下跨境支付的主要使用地,目前增长趋于平缓;日本、韩国成为今年最受国人偏爱的跨境消费目的地,跨境支付规模保持60%增长速度;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新加坡等地跨境消费额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海淘”大军迅速壮大,商业银行各显其能。所谓“海淘”,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到海外购物网站,支付外币、购买商品,并邮寄回国的过程。随着跨境支付业务的日益普及,“海淘”大军迅速壮大,已逐步成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尔森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海淘”客户规模已超过2000万人。易观智库预测2018年我国“海淘”人数规模将超过3560万人。“海淘”盛行首先得益于跨境电子商务,其次得益于信用卡跨境支付功能的全面普及。“海淘”开辟了商业银行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的新战场,面对增长潜力巨大的线上跨境支付市场,商业银行各显其能,用尽浑身解数。例如中国银行全力打造“中银海淘”,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分别推出“爱购海淘”、“非常海购”,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也针对海淘客户开展优惠活动。

  未来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方支付加入,跨境支付市场参与主体日渐多元化。2013年3月,外汇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允许北京、上海、浙江、重庆、深圳5个试点地区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并批复首批17家支付机构开展业务。2014年4月增发了北京5家支付机构跨境支付牌照。2015年1月外汇管理局印发《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将业务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并单笔交易金额上限由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自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货物贸易、留学教育、航空机票和酒店住宿等领域开展跨境支付全面放开。截至2014年末,试点机构共办理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17.2亿美元,结售汇18.3亿美元。

  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托商业银行提供的集中结售汇、跨境汇款等支付渠道,通过更加简便快捷的前端服务界面,为境内外消费者提供前端跨境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跨境结算服务分工外部化的一种体现。但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商业银行之前嵌入了在线交易,成为交易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优先入口,致使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直接面对客户的机会,尽管客观上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和支付体验,但对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产生了一定冲击。

  消费者对跨境支付服务平台化和增值化的要求强烈,跨境支付业务平台运营水平亟待提升。随着我国跨境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单纯的支付结算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实时货币转换清算、汇率风险规避、境外消费贷款、转运代理、退税清算,甚至出境签证、酒店预订、票务预订、物流跟踪等平台化和增值化服务需求强烈,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需求不断向“深水区”挺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的平台化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有商业银行宣布将推出国内首个跨境人民币支付平台,通过接入支付宝、银联商务等三方支付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全流程、全币种、全线上的跨境支付服务。此外借助信用卡的多触角,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开展深度跨界融合,打造安全、便捷的支付增值服务圈,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的标配。

  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拓展路径

  加快跨境产品研发,打造特色跨境信用卡体系。产品是业务拓展的突破口,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创新需要针对商旅、留学、海淘三大跨境客群,打造专属性强、特色突出、权益丰富的信用卡跨境支付产品体系。比如,作为最早发行信用卡和跨境信用卡的中国银行,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特色突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跨境产品体系。早在1988年就推出国内首张专为出境客户设计的长城国际卡,2011年量身打造长城环球通信用卡,首创“全球交易,人民币记账”,2013年又率先推出“全币种国际芯片卡”,有效提升境外支付安全,并免除货币兑换费,2014年针对留学生推出减免境外ATM取现手续费的长城国际卓隽卡,为顺应互联网移动支付发展,中国银行在同电信运营商联合推出通讯SIM卡模式的手机支付信用卡基础上,又携手中国银联和万事达,推出基于HCE(主机卡模拟)技术的长城云闪付信用卡,支持持卡人到境外68个国家、近300万商户的刷手机支付,再次引领移动支付新体验。

  打造海内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增值服务体系。由于在跨境消费中存在语言认知和消费习惯等障碍,消费者在进行跨境支付时,难免会心存畏惧。以消费支付为核心,加强跨界合作,不断延伸跨境周边服务范围,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跨境增值服务,能够有效消除持卡人畏惧,提升跨境消费支付意愿。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海内外机构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搭建全球优惠商户网络,为客户提供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优惠服务。例如,将国内积分和海外积分打通,建立积分全球兑换机制,并借助商业官网、APP、微信等新型渠道力量,开放多渠道线上交易和服务入口,全方位为客户提供海内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增值服务,牢牢锁定客户。

  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持续开展系列跨境营销活动。针对内地居民出境的频度、密度、结构、节奏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结合不同渠道推荐出差异化的跨境信用卡产品和优惠方案,对提升跨境支付业务有着重要意义。以中国银行的“精彩日韩”活动为例,客户首先可享受跨境基础返现5%,其次还可享受8%的叠加返现,最后如果客户使用的是中行全币种国际芯片卡还可享受5%的产品返现,为客户境外消费以实在的优惠和真正的便利,提升了品牌号召力,促进跨境消费额持续提升。

  重视提升客户跨境服务体验,增强客户的品牌粘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跨境支付市场,努力提升客户综合跨境服务体验成为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内部流程优化、外部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跨境客户服务体验。一方面,建立统一化视图的客户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全球统一视角下的特定化、差异化关怀。比如,在客户出境前,主动发送增额邀请;当客户不慎遗失行李及卡片后,及时将现金送至客户手中等。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客户跨境过程中所关注的各项服务领域,整合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跨境服务体验。比如,中国银行提供了韩国购物退税服务,持卡人在韩国购物后,可到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直接申请退税。

  加大对海淘客户的营销力度。“海淘”市场是信用卡跨境业务增长最为迅猛的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业务增长潜力巨大,是商业银行实现跨境金融战略的新抓手,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海淘客户的营销力度。一是通过与知名境外商户、海购平台、转运公司等深入合作,为海淘族提供专享优惠和增值服务。如使用中行信用卡在亚马逊等40家境外购物网站海淘可享受返现5%。二是为客户精选服务品质优良、具备中文服务能力的知名转运公司,并提供独家优惠。三是为海淘客户制定特殊争议处理流程,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保护海淘客户的合法权益,使海淘体验更加安全、放心。(作者胡浩中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中心总经理、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0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