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银行设霸王条款 客户维权有点难

  • 发布时间:2015-11-25 14:32:31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来合计有57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提前终止潮,一方面归因于股市震荡,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利率下降。一旦产品提前终止,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必将受到影响,应尽快采取措施去降低损失。而且,涉及银行方面的霸王式条款的存在,客户实际收益虽然受损,但维权起来却是很难。

  57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来合计有57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从产品存续期来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主要集中于“1至3个月”、“3至6个月”、“6至12个月”、“24个月以上”,分别达到8只、10只、27只、8只,尤其是1年期品种较多。目前已有超过50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且创出了201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而从产品收益类型看,非保本型最多,达到45只,占比高达78.95%。

  仅9月份和10月份,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理财产品中,就有33款提前终止。其中,广发银行19款,中信银行12款,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各1款。而今年前8个月,仅有50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据了解,8月份开始就有多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那时候主要因为股市震荡加剧,银行理财入市资金收益大打折扣,大量资金撤出股市投入到收益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之中,银行难以承担之前承诺的高收益。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则大多与利率下降有关,过去一年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导致市场利率屡创新低,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标的收益也越来越低,对于融资方而言,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成本更低的资产,并用以去替换之前较高的债务成本,从而会出现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状况。

  简单来说,就是早期银行需要以一个较高的成本从投资者那里募集到资金,但是现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募集到,提前终止之后去重新募集资金更为划算。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降息过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有一定下滑空间,而提前终止的产品可能还会出现。普益数据也显示,11月14日至11月20日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2%,延续下滑的趋势。1个月以下、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1年以上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 率 为3.49%、4.42%、4.53%、4.68%、4.72%。

  实际收益大打折扣银行霸王条约维权难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势必会造成客户实际利益受损,那客户可以维权么?

  记者观察发现,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通常有这样一个条款:在理财期限内,银行视投资状况有提前终止权,投资人无提前终止权。也就是说,银行可以说什么时候终止就什么时候终止,但投资者没有权利提前赎回。这一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本身就是一条“不平等条约”,一旦理财产品真的提前终止,投资者是无法维权的,说明书上都写的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理财收益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收益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举例说明:某商业银行“聚富”141124-D365期(高资产净值)人民币理财计划原本投资期是365天,到期日是2015年11月27日,但该银行提前终止了该产品,实际到期日是2015年10月29日,理财期限为339天,比原来少了29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不变。投资者原先购买了30万元,然而现在理财产品收益较低,终止后去购买其它理财产品收益只有4.8%,投资者损失的收益为:300000×(6%-4.8%)×29÷365=256.44元。提前终止日期距离原到期日越长、投资金额越大,投资者的损失就越大。

  如何维护理财收益?

  碰到银行提前终止并清算理财产品,投资者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去应对,但是在目前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降的背景下,通过正确合理的理财方式,投资者还是可以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理财分析师对此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结构性理财产品慎购。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挂钩股票、股指、汇率、黄金等高风险标的,收益计算方式复杂,且要依据标的资产在观察期内的表现决定,没有搞清楚之前不建议购买。第二,中长期理财产品热度上升。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大多数是中短期理财产品,3个月以内占到很大比重,主要是由于理财产品流动性太差,然而在收益大跌的情况下中长期理财产品热度在不断上升,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有三大优势:一是理财产品收益越长收益也往往越高,二是可以提前锁定当前较高的收益,三是减少多次更换理财产品的麻烦以及募集期资金站岗时间。

  第三,优先购买城商行及农商行理财产品。根据不同银行分类,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其次是股份行,国有银行则一直处于垫底状态,而且国有银行发行的低收益保本类理财产品占比加大,因此推荐购买收益更高的中小银行理财产品。

  第四,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收益通常要高于银行自主发行的产品,然而其风险也不容小觑,一般爆发出来的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以及“飞单”事件大多是代销产品,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注意风险,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尽量购买银行自营理财产品。黄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