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球眼光助力武汉科技金融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1-25 04:29:35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黄佳
黄佳目前担任普华永道中国上海首席合伙人、中国中区市场主管合伙人,负责普华永道中国中区市场的各服务部门的运营。上海所是普华永道在中国大陆最大的机构之一,拥有员工逾3000人,其中包括130多名合伙人,面向全中国各个行业的客户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包括审计、咨询和税务服务。
黄佳自1995年加入上海普华永道后,先后被派往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工作,在税务、企业上市重组、收购兼并和跨国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专长为企业设计营运和税务优化战略、公司结构重组、税务及法规的审慎性调查。
2014年,普华永道在武汉设立分所。
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秉承“解决重要问题,营造社会诚信”的企业使命。我们各成员机构组成的网络遍及157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0.8万名员工,致力于在审计、咨询及税务领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成员机构根据各地适用的法律协作运营。员工总数约15000人,其中包括约640名合伙人。
无论客户身在何处,普华永道均能提供所需的专业意见。普华永道实务经验丰富、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能聆听各种意见,帮助客户解决业务问题,发掘并把握机遇。他们的行业专业化有助于就客户关注的领域共创解决方案。
普华永道分布于以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西安、成都、青岛、南京、苏州、武汉、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香港、台北、中坜、新竹、高雄、台中、台南及澳门。
“聊出来”的“武汉科技金融指数”
“坦白讲,与政府机构联手做‘武汉科技金融指数’这个项目,我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少有涉足。”黄佳说,普华永道帮助各地政府做了大量的咨询项目,包括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评估,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提供财务咨询服务。“‘武汉科技金融指数’是个很新鲜的事物,相信在普华永道的帮助下,该指数能助武汉一臂之力。”
黄佳透露,最初与武汉市政府合作的咨询项目仅仅只是一份调研报告,随后在与武汉市金融局的一次会谈中,双方协商决定将调研报告形成一个定期发布的金融指数。黄佳告诉记者,“聊出来”的“武汉科技金融指数”让他对武汉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作风务实,“政府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政绩工程”。
黄佳介绍,“武汉科技金融指数”由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科技金融创新指数和科技金融风险指数四项构成。包括科技金融需求指标、科技金融流动指标、科技金融商业环境指标、科技金融人居配套指标、科技金融供给指标五项一级指标和31项二级指标。
“这个指数有很强的对标性,横向上就是与其他城市的对标,产生直观的优势和短板判断,及时反馈给政府,为政府保持优势,提升短板领域给予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或调整行动方案。纵向上,指数定期发布后,政府能根据不同阶段,同自身发展进行比较。”他透露,合作期间,普华永道将定期对武汉科技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给予行动计划和建议。
留住人才,应多引进高品质企业
时至今日,普华永道武汉分所开业整整一年。“分所在武汉的营运非常健康,所以选择武汉是正确的。”黄佳坦言,根据市场需求,普华永道越来越发现生根当地,辐射周边核心城市需求的重要性,选择在武汉开设分所,其实早就有这种想法,而阻碍的不是市场,不是当地政府的服务,也不是政策不到位,而是这个行业人才的缺乏。
武汉高校数量名列全国前三甲,这里有很好的人才储备优势,在武汉不愁找不到有潜质的新生力量,为此,普华永道愿意将企业设在武汉,在这里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对他们进行培训,把人才留在武汉。
如何留住人才?黄佳谈了他的观点。政府一方面除了出台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更多做的应该是把高品质企业吸引过来,相比北上广深过高的生活成本,在武汉就能找到同样的就业机会,这里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全世界很多企业,包括新创企业、互联网企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有像普华永道这样的大型企业的入驻,成为这些互联网企业核心经济的服务对象,在纽约,大量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服务当地的金融企业。黄佳说:“这就相当于武汉有相当成熟的科技金融企业、专业服务,自然就会带动大学生、创业者,形成良性循环,互相成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圈,我觉得武汉在这个方面很有潜力。”
政府要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同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然后向全国推广一样,武汉获批国家科技金融试验区不是国家给予的特别眷顾,它担负着历史重任。国家赋予这里先行先试的权利,为的是解决包括中小型企业、双创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黄佳对比美国硅谷举例说:“我们在行业中发现,一个初创企业是很难贷到款的,在国内只认硬资产的担保,而美国硅谷银行却恰恰相反,几乎不看资产,如对互联网公司提供大量的债权融资贷款,而这种做法就给科技金融提供了很大空间。”
黄佳提出科技金融创新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政府给了科技金融一定的政策空间,会有相应的引导基金来参与,如债权股权的投资,这可以学习深圳和苏州的做法,他们之所以成功,首先政府要把科技金融交给市场来运作,这个是核心,也是关键。
其次,要打破一定区域的界限。很多政府引导基金要求按一定比例投给本地创业企业,这就无形中加入了地域限制,可以把心胸、把圈子放大一点。武汉正在开展的创业大赛,向全球抛开橄榄枝,这种开放的做法,值得点赞,其实,这种做法不仅吸引到全球的创业想法,无论最终是谁赢得桂冠,这个企业在哪里发展,但最终还是会和武汉相关联,武汉的影响力就提升了。
第三,就是基金的持续性。这个市场不缺钱,科技金融目前的现状是项目少而资金多,这时候就要鼓励比较好的风投专业参与到武汉,营造良好的生态圈。黄佳建议,“武汉的光谷、生物医药在全国是领先的,武汉就要优先打造这些名片型产业,形成名片型产业集群,在已有的领先基础上,做大做强。
建设中部金融中心要从软硬环境构建做起
以前,城市中心的建设主要依赖于政策导向,通过宏观规划、政策手段,形成资源要素的集聚,成功打造了诸如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金融贸易中心等。
黄佳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水平的更迭,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未来城市中心的建设,仅仅依赖政策导向或已远远不够,高知分子、金融精英会选择更适合的区域和环境。因而,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应充分关注该趋势、变化,从软硬环境的构建做起,打造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氛围,从而吸引优秀的、有理想、有抱负企业家,创业者、高知分子安居乐业以形成良好的金融产业生态。一旦生态系统建成,中部金融中心自然便成型了。
今年9月,国家把武汉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武汉科技金融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最近,普华永道在最近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布了APEC CEO调研报告,报告针对亚太800名CEO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有三分之一的CEO对于国内业务的发展缺乏信心;有77%的CEO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有赖于高水平的教育;同时,对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CEO们普遍认为,有赖于诸如交通、医疗等软硬环境。
黄佳认为,武汉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环境方面,借鉴深圳的经验或者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丹麦,设立自下而上的创业体系,提供优秀的创业环境、完备的创业配套及资金支持,营造建设信息公开、管理透明的服务型政府;人才方面,可借鉴硅谷模式,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在上述环境达到的前提下,提升本地人才待遇,落实政策细则,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科技方面,可借鉴以色列,多方位政策借鉴,包括税收、科研财政扶持、孵化机构等、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资本方面,可借鉴硅谷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的科技金融服务产业生态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