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 优化重组——结构性改革“四大关键点”之产能过剩篇
- 发布时间:2015-11-24 17:12:1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题:淘汰落后 优化重组——结构性改革“四大关键点”之产能过剩篇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华晔迪
化解过剩产能——这是走到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提法,不仅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下一步攻克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中国经济必须迈过化解过剩产能这道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全面商品短缺转变为相对市场过剩。但是,这种过剩与短缺的局势比较复杂。
从需求来说,既要看到内需不足,也要看到还有需求外溢。目前许多中国人在国外大肆扫货就是例证。从供给来说,既存在产能过剩,主要是低层次产品和产业过剩,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主要是高品质产品和产业供给不足。如何把落后的过剩产能淘汰掉,如何培育出先进的优质产能,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课题。
“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下降,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
统计数据显示,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业过剩尤其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五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这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刘世锦说。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从供给侧出发深化改革化解过剩产能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把“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四大关键点之首。这足以看出化解过剩产能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甚至关系着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
那么,如何从供给侧出发理解化解过剩产能?李锦认为,过剩产能是否要消化,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有两种相反的结论。需求侧管理认为市场无法出清,因此需要采用政策刺激的方式来恢复需求,令需求扩张去迎合现有产能;而供给侧管理则认为市场可以通过价格调整等方式来自动出清,通过价格、产能整合、淘汰等方式来清理过剩产能,因为“过剩”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化解过剩产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过剩”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破解这一局面,必须深化改革,推动严重过剩行业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刘世锦分析说,当前严重过剩的重化工业行业主要是国有企业,不仅存在减产能和稳增长之间的矛盾,还有人的问题和债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都需要国家出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
此外,推动企业减产能,还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用市场化的办法对生产力进行重新整合,来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
在李锦看来,现在去产能主要有四大路径:一是从解决僵尸企业入手,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三是扩大出口,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三是加快产能输出,在供给端消化产能。
优化重组重塑产业活力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对于供给侧改革的表述看,企业盈利水平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提升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恢复产业活力,这正是化解过剩产能、产业优化重组的重要目标。
李锦预测,在“去落后、育先进”的过程中,过去那些靠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的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特别是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先进技术的“僵尸行业”,过去靠政策扶持和银行贷款存活,在新的条件下很难获得政策支持,将退出市场,这最终有助于整个行业恢复活力。
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它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一些决策者对去产能闻之色变,认为去产能就是“破”。
“去产能也可以是‘立’,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有效缓解去产能的阵痛,同时重塑企业活力。”李锦说,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通过优化重组和创新驱动,培育优质产能,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让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