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在沙漠中开出一条路

  • 发布时间:2015-11-24 06:39:2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栾笑语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与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有一群人与风沙为伍,与困苦为朋,要在这大漠之中开出一条公路。这条路叫京新高速,这群人有着共同的名字——筑路人。

  日前,记者来到中建二局京新高速内蒙古项目,探访这群筑路人的苦乐情怀。

  风卷狂沙催人忙

  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分几步?

  项目书记何开太介绍,主要分三步。第一,测绘出道路的标高、走向,相当于在实地画出道路的轮廓;第二,修建临时建筑,比如实验室、搅拌站、指挥部、宿舍等,将所有生产生活场所建在工地边上;第三,才是修路、架桥。然而,这些工程在沙漠中进行,就变得格外困难。

  首战大漠从测绘开始。在茫茫大漠中勾勒道路的雏形并非易事,一眼望去,全是一模一样的沙丘地,连棵树都没有,在这里不迷路都很难,测量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测量队两人一组、扛着红旗进场,将红旗插进地里,看着红旗辨认方向。测量点离驻地较远,测量员只能带着干粮出工,不管吃什么,不变的“佐料”都是硬硬的沙粒。

  风沙则是另一个考验。这里“从春刮到冬,四季一场风”,项目部的人说,“不到这里,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沙尘暴”。每年4月到6月,都是阿拉善盟沙尘肆虐的季节,大风卷着沙尘铺天盖地袭来,阻隔着所有视线。

  沙尘来袭怎么办?“马上停工,就地避风。”项目质量部经理杨成说。到哪里避?“其实避无可避。就是原地蹲下,用外套护住头脸。”有用吗?杨成笑了,“其实没用。沙尘无处不在,眼睛里、鼻子里、耳朵里、嘴里……到处都是。拿外套蒙一蒙,也就是个心理安慰”。

  二工区经理李寅甫说了个窍门,“嘴里的沙子吐不干净,就喝口水咽下去”。

  何开太说:“真正的沙尘暴来了,一步也迈不开,什么都看不见,喘气都困难。”

  适应了在风沙中作业,特殊的工程要求和流沙地质又是新的“拦路虎”。在这里,一年中有半年冬休无法动工,两年半的工期中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仅有13个月;工程结构多样、分布面广,平均每隔360米就有一座桥梁或涵洞;地质条件复杂,特殊的风积沙路基含水量不达标,而在看不见的地下,流沙层又是难以攻克的难点……但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只只“拦路虎”在筑路人面前变成了“纸老虎”,在茫茫大漠上,一段段路基筑起来了,宛若巨龙不断延伸。

  离开的人 留下的人

  戈壁滩、沙尘暴,缺水缺电没信号……面对恶劣的环境,许多人萌生去意。

  5月,苏祥明带着20几个工人进场,正赶上狂风和沙尘肆虐的季节。正干着活,沙尘暴来了,铺天盖地的沙尘将人重重包裹,工人们怕得抱头跑;沙漠里特有的小虫子往头发里钻,咬得人又疼又痒;工程进度不容延误,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只一个星期,工人就走了十几个。老苏带着工友干活有25年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沮丧、难过,却不认输。“这个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我们得有责任感、荣誉感。你走了,就是当逃兵,就是被困难吓倒了。”

  有些管理人员也撑不住了,要求调工作或者辞职。一工区经理张卫兵对此表示理解,生活上的困难能克服,但生产上的困难真让人上火。项目地处沙漠,组织调度各种资源尤为困难,面对工期的死要求,张卫兵急得眼睛通红、彻夜不眠。“干不下去”的想法几次萌生,又被他按了下去。

  项目执行经理赵鹏说,“我们是带着使命来的”。是的,这终究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京新高速的贯通,能为我国北部进入新疆辟出一条最快捷的大通道,从天津港至荷兰鹿特丹港也将拥有最为快捷的亚欧大陆桥。正是为了这项大事业,张卫兵仍在工地上忙活。和他一样,许多人选择留了下来,还有更多人奔着项目来了。

  1993年出生的王宽宽今年刚毕业,一到项目就傻了眼。跟妈妈打电话时,他忍住心中的失落说:“这里天很蓝,云很白……”

  裴晓惠今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原本可以做一名教师,却拎着行李和未婚夫于磊一起来到这里,在项目上做了办公室科员。于磊本不同意她转行,“她不是学工程专业的,不了解工地上有多艰苦”。但裴晓惠态度坚决,“就是因为艰苦我才来,两个人在一起,再苦也不怕”。

  苦也好,难也罢,从未真正放在筑路人的心里,那只是需要攻克的一道障碍、必须翻越的一座山峰。

  家远路长 情谊更长

  裴晓惠把工区的宿舍叫作“家”。高低床、简易衣柜、折叠饭桌,就是这个家里的主要陈设。“于磊爱吃饺子,有空我就包给他吃。”裴晓惠一脸幸福,期待着明年在沙漠上举办婚礼。

  他们把家安在了项目,但更多人的家在可望而不可即的远方,那是身在大漠的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王宽宽还是向妈妈如实说了环境的恶劣。妈妈问能坚持吗?他说能。“能坚持就行。”妈妈说。

  张卫兵向记者抱怨大漠中的信号不好,用手机与儿子视频,画面模糊不清,“真想抱抱他”。

  11月底,杨成就要做爸爸了,妻子怀孕期间他都在项目上。“等孩子长大了,我要带他(她)去看我干过的工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

  二工区工程部经理王晓晓今年1月离开家时,孩子才两个月大,“没办法,我们干工程的,走到哪,就得把哪当成家”。

  “缺水缺电不缺精神,风大沙大信心更大”,这些硕大字牌依次矗立在茫茫沙漠中,好似这群人呐喊出来的声音。在中建二局京新高速内蒙古项目的战线上,每一个筑路人都不是以此时此刻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困苦,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更远的时间点,那是不久的将来,京新高速建成通车的时刻。“到那时,再想想现在吃的苦、受的罪,又算得了什么?”张卫兵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