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馆陶乡村建设: 乡愁为魂 产业为本

  • 发布时间:2015-11-24 01:00: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人们印象中,不少乡村破败冷落,环境脏乱差。然而走进馆陶县部分村庄,一股股久违的“乡愁”却扑面而来:清洁平整的农村老街瓜藤缠绕,古老的院落旁石磨、轱辘、老井等农村传统记忆一样不少,百年土房里纺车、煤油灯等“老物件”样样都在,“老家”的一砖一瓦依旧。与乡村风情同在的,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元素,酒吧、咖啡屋、微电影室、美容院等点缀在充满乡土气息的街道,竹林环绕的休闲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品鸡尾酒、喝咖啡、跳舞、打球。

  没山没水没资源的平原贫困县,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河北馆陶县通过财政“小钱”撬动社会资本,坚持不大拆大建留住乡愁、融入城市时尚元素、大力做强特色产业,两年来没拆一间房屋、没搬一户人家,建起11个“乡村风情、城市品质、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国内外数百批次考察团赞叹其“花钱少、留乡愁、有品味、可持续、能复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质’构想,一方面保持乡村建筑原貌,对老屋土房修旧如旧,房前屋后、街道庭院广栽本地花木。另一方面,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了方便舒适、富有品味的城市时尚现代元素,作为引领农村文化、改变农村生活的载体。”馆陶县委书记谢继炯说。

  作为省级贫困小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我们不搞大拆大建,投入并不大。”馆陶县长孟凡雄介绍,县里为每个试点村投入3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建垃圾处理站、排污管网、修路改厕等基础设施,满足市场运作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村庄吸引社会资本已达政府投入的3至4倍。

  记者走访发现,社会资本投资美丽乡村建设已初现良性循环。在黄瓜种植村翟庄旧民居改造的“鲜蔬瓜坊”,正在售卖瓜汁的服务人员说,现在不用交租金,装修费、水电费自己掏,每天纯收入二三百元。在寿东村由旧房子改建的“乡村咖啡屋”,店主人表示经营很好,计划把后边的院子也租下来经营。在偏僻的王桃园村,“麦场文化游乐园”今年暑假每天收入三百多元,卖冷饮的老大妈每天也能收入五六十元。

  在建设美丽乡村中,馆陶县一直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产业促美丽,美丽助产业。“没有经济作‘底子’,村里建好的设施就无法维护,美丽乡村难以长久。”谢继炯说。

  特色产业怎么来?记者采访获悉,他们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村里有产业的,做大做强搞“延伸”;没有产业有特点的,依托特点“联想”产业;什么都没有的,想办法“空降”产业。

  翟庄是黄瓜专业村,年销售额达4亿元,县里依托黄瓜产业发展“黄瓜文化”,建起黄瓜食府、黄瓜美容院、黄瓜大学,成了小有名气的“黄瓜小镇”;王桃园村虽无产业,但村里125户人家走出100多名大学生,县里抓住这个特点打造“教育小镇”,建起书店、名家工作室、农耕文化体验场等,依托这些资源,他们今年举办了8期夏令营,接待700多名城里孩子;寿东村没有任何产业,县里通过做工作,让一家有用地需求的粮食制画企业从县城搬到了村里,通过粮画装饰村墙、办粮画制作体验室等打造“粮画小镇”,如今,小村落已是声名远扬。

  馆陶县用上述方式还建了鹊桥小镇、温泉小镇、漆画小镇等,已具雏型的11个美丽乡村均有特色产业,这些地方大都成了乡村旅游的景点。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