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僵尸”需要快马加鞭
- 发布时间:2015-11-23 03:34:51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叶檀
“僵尸企业”指没有竞争力,靠吸食社会资源混沌度日的企业。以A股上市公司计,经济学家董登新对其给出的量化指标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3年为负数。有媒体筛选统计,沪深两市有多达266家上市公司,扣非后每股收益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均为负数,比例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0%。
2015年三季度末,上述266家公司负债总额合计高达1.6万亿元,266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68.65%,剔除43家金融企业,A股市场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60.95%。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因为,以往从国企剥离出来上市的通常是比较好的资产。
维持“僵尸企业”的成本,是让市场自然成长的成本的数倍。“僵尸”会源源不断地吸纳社会资源,以更低的借款成本借新还旧,有时政府不得不大动干戈为他们进行几万亿乃至几十万亿的债务重置。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期间,上述266家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高达2500亿元、获得政府补助达356亿元。事实上,如果把获得政府补贴后赢亏勉强持平的上市公司也包括在“僵尸企业”内,失去生命力的企业数据会更多。
现在,上市公司从政府手中获得了多少补贴呢?2014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近九成上市公司获得了“政府补贴”,总金额逾320亿元。央企国企及“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公司”拿了大头:央企获补贴金额占上市公司获补贴总金额的31.43%,地方国有企业获补贴金额占30.21%。
这是个逆向激励机制,用补贴堆出高赢利,究竟何为?
淘汰“僵尸”会遭遇不少困难,有些企业处于大型基建、石油等命脉行业,职工数量动辄百万,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则声称,如果取消补贴将导致经济极大倒退。2014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布43号文,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但路径依赖的改变仍然需要时间。
淘汰“僵尸企业”需要把社会成本降到最低,用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是较好的办法。对于涉及安全性、公益性的企业,取消赢利的要求;对于充分竞争性行业,则以赢利与规则为准绳。
“僵尸企业”会侵蚀健康企业的地盘,将特殊时期特殊的优惠政策视作永续存在的红利。不难推断,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维持将耗费越来越多的公共成本。淘汰必须快马加鞭。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