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叙利亚问题各方博弈:欧洲态度转变 美国陷纠结

  • 发布时间:2015-11-20 09:24: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效卫  责任编辑:罗伯特

  俄罗斯 确保紧要利益

  记者 陈效卫

  说到底,还是要确保俄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话语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俄海军在地中海的唯一前沿存在——塔尔图斯港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11月17日宣布,俄决定动用远程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参与叙利亚空袭行动,将把空袭强度增为原来的两倍。

  在当天举行的俄国防部视频会议上,绍伊古向俄总统普京表示,俄军将动用25架远程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深入叙利亚全境对恐怖分子实施打击,在空袭行动中还将采用远程空基巡航导弹。绍伊古说,当天在图—160、图—95MC、图—22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参与下,已完成82架次空中打击。空袭中首次利用远程空基巡航导弹,摧毁包括恐怖分子指挥所在内的140个目标。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说,俄17日的空袭行动使叙政府军得以全线向北进攻,在阿勒颇省夺回40个居民点。

  应叙利亚政府要求,俄罗斯9月30日开始对叙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袭。截至11月17日,俄空天部队对“伊斯兰国”目标发动近1900次空袭,摧毁“伊斯兰国”在叙约2700个包括指挥部、弹药库和训练中心等在内的军事目标。俄罗斯此番对中东的强力干预,在全世界,尤其在美、欧引起强烈反响。

  俄罗斯支持叙利亚的历史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有曲折。2012年2月,俄罗斯曾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会议上提议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体面”下台。当时,美、英、法三国想当然地认为叙利亚政府注定失败,对此提议置若罔闻,从而错失解决叙利亚危机的良机,导致今天乱局持续。此后,俄罗斯转而大力支持俄在中东地区的这位传统盟友,不但一直向叙政府提供军援,而且在处理化武问题上也通过提出妥协方案等措施,使叙利亚免遭美国直接武装打击。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巴沙尔本人,俄罗斯说到底关注更多的,还是俄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话语权。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俄海军在地中海的唯一前沿存在——塔尔图斯港。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位于地中海东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俄黑海舰队下属地中海分舰队驻地,而且是俄罗斯在独联体范围之外的唯一军事基地。

  他指出,目前在叙利亚,巴沙尔、“温和反对派”和“伊斯兰国”三足鼎立。“伊斯兰国”作为极端组织,在国际上不得人心;“温和反对派”内,派系林立,即便在沙特等势力支持下上台,也无望快速整合全国。为保住塔尔图斯,俄罗斯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大力度,支持巴沙尔政权。得到了叙政府许可,俄罗斯的军事干预不仅合法正当,而且俄空袭行动由于得到了叙政府军的地面配合,作战效果也胜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去一年多对“伊斯兰国”的打击。

  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争夺,实际上也是西方政策逼迫的结果。苏联剧变后,俄罗斯曾努力“回归欧洲大家庭”,放松对后苏联空间和中东欧控制,想以此换取西方支持,但得到的回应却是海湾战争、南联盟战争和咄咄逼人的北约东扩。而美国在中东力挺“温和反对派”,又壮大了极端组织的势力,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南部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为此俄罗斯被迫强硬出手。

  俄罗斯此次选择介入叙利亚的时机也非常巧妙:欧盟正遭受难民潮考验,美国及其联军的反恐效果也一直难如人意,此时介入不仅给叙政府“雪中送炭”,客观上也极大强化了俄罗斯的影响力。

  俄罗斯宣称,这次是要“从根本上恢复难民输出地的和平”“比西方更高效地打击恐怖主义”。无论从国际法还是道德层面,俄罗斯的上述理由均占据了制高点,令一向对俄持有戒心的美国无可指摘。在俄罗斯军事介入伊始,就有媒体评论西方对俄外交封锁失败,俄国际影响力开始提升。德国总理默克尔早就表示,解决“伊斯兰国”的问题,不能将俄罗斯排除在外。

  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竭力避免陷入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设置的有关巴沙尔去留问题的话语陷阱,而是反复强调,与叙利亚政府军合作是为了打击“伊斯兰国”极端武装,避免难民问题进一步恶化。西方国家一直怀疑俄罗斯参与反恐的真正目的是巩固巴沙尔的地位并打击获美国支持的“温和反对派”。美国甚至称,俄罗斯打击的90%都不是“伊斯兰国”目标。对此,叙利亚驻俄大使哈达德表示,俄在叙空袭的目标是恐怖主义武装团伙,并非反对派或平民。

  欧洲 态度发生转折

  记者 刘 栋

  一开始对俄军行动说风凉话,巴黎遭恐袭后,重新考虑与俄合作的可能性

  俄罗斯空袭前,多个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在美国领导下早已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军事打击。俄罗斯在叙利亚开展作战行动后,西方国家称俄的空袭对反对叙政府的反对派和普通民众也造成了伤害,并警告说俄的做法只能“导致更多极端主义”。俄空袭叙利亚后,法国立即对俄罗斯瞄准的目标是否为“伊斯兰国”提出质疑。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对俄罗斯使用武力对抗“伊斯兰国”表示欢迎,但他也强调,莫斯科必须证实其空袭目标为“伊斯兰国”以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团体,而非叙利亚反对派。针对俄罗斯参与空袭叙利亚,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强调俄罗斯应该将军事行动的焦点放在“伊斯兰国”而非打击“温和的叙利亚反对势力”。

  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发生后,反恐再次置于国际合作的核心位置。法国总统奥朗德17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就加强协调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行讨论。双方同意,两国军队和情报部门将更加密切接触和协调,以打击恐怖组织。美国白宫17日发布声明说,奥朗德将于24日访美与奥巴马讨论两国合作反恐。法国总理瓦尔斯先前表示,除奥巴马外,奥朗德下周还将在莫斯科会见普京,商谈打击“伊斯兰国”相关事宜,并筹划建立一个打击“伊斯兰国”的独特联盟。

  “欧洲国家的危机似乎正在变得一天比一天更糟”,比利时智库艾格蒙特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马克·奥特表示。他认为,目前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不能小觑引发全球性大灾难的风险。“伊斯兰国”的出现是中东地区国家和社会一系列问题的综合体现:国家治理失败,管理不善和缺乏发展。

  西方对中东的干预有着漫长的历史。从一战开始就播下现今的种子,尤其是孕育了极端的非国家组织。奥特认为,解决该地区的问题,必须包括一个地区安全体系,包括三个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同时,叙利亚的新政权还需要发展经济,因为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仍然是缺乏可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中东地区可能仍是融入全球化进程最低的地区之一。经济、创新、治理、干旱、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移民和难民等方面的问题,都在加剧该地区的动荡局势。与此同时,欧洲自身面临经济发展问题。现在,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巨大难民潮,也使欧洲的团结置于空前压力之下。

  对此,马达利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执行总裁皮埃尔·德福安认为,欧洲许多国家和民众对叙利亚危机带来的大规模难民潮心态纠结:一方面欧洲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强调,欧洲需要移民来弥补劳动力的短缺;然而许多欧洲民众却担心这些穆斯林的到来会威胁欧洲,甚至拒绝承认在欧洲出生、长大的穆斯林是真正意义上的“欧洲人”,更不想给予他们和自己同等的待遇。

  德福安指出,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作为,显示了它们的虚伪面目,它们表面上鼓吹民主自由,暗地里却在中东扶持腐败和专制的独裁政府,使财富为少数统治阶层所独占,剥夺了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使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异国谋生。“今天许多生活在欧洲的年轻穆斯林就认为自己是西方民主的受害者,因此对西方社会和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

  叙利亚 出路在于谈判

  记者 宦 翔

  欢迎国际社会在尊重该国主权的前提下相向而行,合力反恐。如果继续在叙利亚各自为战,反恐效果将打折扣

  在俄罗斯空袭的掩护下,叙利亚政府军近期在北部地区取得部分进展,自11月上旬以来收复了拉塔基亚北郊以及阿勒颇南郊的部分城镇,并控制了连通阿勒颇与哈马的高速公路。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政治学教授巴萨姆向记者介绍,北部战场的重心位于阿勒颇,因为该市曾是叙利亚的经济中心,同时,其北接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极端分子出入叙利亚的重要一站。

  与此同时,人道主义危机愈发严重。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截至11月3日,至少有429万叙利亚人面临人道主义危机,前往欧洲的难民和迁徙者人数居高不下,预计今年11月至明年2月间,每天经土耳其抵达欧洲的难民和迁徙者将达到5000人,他们将面临严寒的考验。

  大马士革大学法学教授阿卜杜勒·卡迪尔·阿祖兹认为,俄罗斯的空袭行动效果显著,主要得益于俄方空袭与在地面打击极端势力的叙利亚政府军形成了火力协同机制,并建立了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双方形成了合力。

  对于俄罗斯大规模军事介入的原因,大马士革大学政治学教授巴萨姆·阿布·阿卜杜拉表示,目前有上千名来自车臣地区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作战,一旦回流,将对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因此俄方有反恐需求。诸如“伊斯兰国”的极端势力正呈现出向地区外蔓延之势,叙利亚欢迎国际社会在尊重该国主权的前提下相向而行,合力反恐,这理应是一个共赢的多边行动。俄方是应叙政府请求而采取行动的,合理也合法。同时也应看到,美国及其领导的反恐“国际联盟”却违反国际法,以反恐为名多次侵犯叙利亚领空,且拒绝同叙政府合作。半心半意式的打击,令其在叙利亚的反恐行动收效甚微。

  对于战事前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东中心高级研究员亚齐德·赛格表示,打击恐怖主义,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美国而言,空袭仅是辅助性手段之一,若无强有力的地面配合,其效果难言乐观。而从目的上看,俄方空袭的政治价值大于军事价值。在叙利亚危机新一轮博弈中,俄方掌握了相对主动权。

  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根本出路依然在于政治谈判。10月底,美国、俄罗斯、伊朗、沙特、中国等各方在维也纳的会谈,开启了政治解决的新窗口。实际上,军事手段与政治谈判相辅相成,越来越成为叙利亚危机发展的常态。

  巴萨姆认为,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亦敌亦友。双方在反恐议题上有共同诉求,而在巴沙尔的去留问题上仍然互不相让。但无论如何,双方直接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近期,为了避免各自执行反恐任务的战机相撞,双方还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不冲突,不合作,在战术层面保持最低限度的沟通与默契,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虽符合俄美利益,但却从整体上削弱了反恐效果。

  打击恐怖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和解与广泛对话,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必要条件。卡迪尔认为,与危机之初相比,当前在战场上的武装反对派日趋极端化,并且与外部势力联系紧密,不断受到“金主”操控,导致局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因此,反恐仍是重中之重,是恢复国家安宁的前提条件。

  美国 陷入战略纠结

  记者 高 石

  虽然一度极力谴责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横插一棒,但在巴黎恐袭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立场出现松动的迹象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表态不愿看到美国军队卷入中东乱局,但突如其来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伊斯兰国”的认识、态度和打击力度都发生变化。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利用会议间歇 “私会”20分钟。白宫表示,此次私人谈话是富有“建设性”的,两国关系可能因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需要而缓和。据俄新社报道,奥巴马在与普京的“热聊”过程中,对国际上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所做的努力表示欢迎。

  然而,两国间的战略博弈依然会在微妙变化中继续针锋相对。

  美国政府向叙利亚派遣军事顾问的决定,是在俄罗斯9月30日起开始对“伊斯兰国”军事目标实施轰炸这一背景下做出的。奥巴马政府这种前后摇摆不定的战略部署,立即招致美国国内共和党甚至少数民主党议员和军方的尖刻批评。

  “美国政府显然没有预料到,俄罗斯部队竟如此快速、大规模地介入叙利亚问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和美国中东研究所教授丹尼尔·瑟维认为,“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坚定盟友,对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还无法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地位,但俄罗斯希望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保持甚至扩大影响力。”

  “近年来,美国着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牵扯了过多精力,致使中东地区对于美国的战略意义逐渐下降,这的确影响了奥巴马政府针对‘伊斯兰国’做出战略决策和军事部署。”华盛顿中东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兰达·思琳姆说。

  10月27日,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在出席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公布了对“伊斯兰国”的“3R”策略,即:强化空袭与地面突袭(Raids),加大对“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大本营、北部城市拉卡(Raqqa)的打击力度,收复被“伊斯兰国”今年5月攻陷的伊拉克西部战略要地、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Ramadi)。仅3天后,白宫即证实,总统奥巴马授权向叙利亚北部派遣一支少于50人的特种部队,指导并协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打击“伊斯兰国”。这是美国自叙利亚危机爆发4年多来,首次向该国派遣地面军事人员。因此,这次派兵也被普遍视为美国军事行动的显著升级。不过,美方却避而不提第四个R,即俄罗斯(Russia)。

  目前,尽管俄罗斯战机尚未在美军部署力量的叙北部空中执行任务,但是美俄战机在叙利亚上空已经多次“擦肩而过”。双方于10月下旬签署在叙利亚飞行安全备忘录,根据这份备忘录,俄军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过程中,应保证安全距离、在地面建立通信线路等,以防止美俄飞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不测。卡特特意说明,美俄签署该文件并不代表双方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是合作关系。对此,思琳姆表示,“只要俄罗斯不放弃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美国不停止对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支持,美俄双方将来是否能在叙利亚问题上进行合作,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然而,奥巴马政府和德国领导人虽然都谴责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横插一棒,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将俄罗斯纳入针对叙利亚未来发展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俄罗斯也自两年以来首次同意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就推进叙利亚政治解决方式发表声明,这给解决叙利亚危机增添了一些动力。

  10月30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叙利亚问题有关国家外长扩大会议上,与会各国代表通过一项多点行动计划,支持在联合国主导下,寻求叙利亚全国范围的停火,同时重新开始政治进程,并在联合国监督下,通过自由选举选择叙利亚未来领导人。这次会议还首次邀请伊朗参加,且西方国家立场也有所松动,不再坚持要求巴沙尔立即下台,准备同意巴沙尔在政治过渡期间保留总统职务。此前,在巴沙尔政权的存留问题上,美俄存在根本性分歧。这样看来,俄罗斯的军事介入不仅改变了叙利亚战局,也暂时挽救了巴沙尔政府。

  “西方国家及其阿拉伯盟友全力支持叙反对派,反而给了俄罗斯和伊朗军事介入的机会,更使自己深陷泥沼、进退两难。”思琳姆认为,“尽管巴沙尔政府的军事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但要想彻底消灭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短期内不可能。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俄博弈不止,叙利亚内战恐将持续下去。”显然,一旦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美国在叙利亚可施展拳脚的空间将大幅缩减。

  但是,瑟维也认为,巴沙尔政府只是俄罗斯确立其在叙利亚军事存在的一个支点。如果俄罗斯笃信自己能够保住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并保持对大马士革的影响力,很难说在将来某个时刻,出于某些政治考虑,俄罗斯不会以牺牲巴沙尔政府来换取自身利益。

  11月5日,美国空军官员表示,将在未来数周内加强对“伊斯兰国”军事目标的空中打击。同时,美国军方高层近日提出向欧洲派遣更多军事力量的计划。美政府意欲在摇摆不定中寻求鱼与熊掌兼得:一方面,希望通过打击“伊斯兰国”,显示其军事存在,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继续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北约成员国正在讨论向与俄罗斯接壤的成员国边境增加驻军并受北约统一调遣,借此给其欧洲盟友信心,遏制俄罗斯。美国海军新任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表示,针对俄罗斯自黑海、地中海绵延至太平洋的海上军事活动,美国正就是否在欧洲部署更多海军力量展开辩论,美国海军正在重新评估其全球部署。

  “面对比过去15年任何时候都要咄咄逼人的俄罗斯,美国想要让自己的欧洲盟友更加齐心协力地遏制俄罗斯,还需要证实自己的军事能力,给其盟友更多信心。”瑟维强调,“俄罗斯也没闲着,正在全力巩固自己在叙利亚的地位。在埃及和伊拉克,俄罗斯也在寻求新的进展。所有这些行动对整个美国主导的区域都将构成威胁,特别是海湾地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