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迷信权威比教材错误更可怕

  • 发布时间:2015-11-19 04:33:32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黄齐超/文陆贞琴/图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找茬”大学英语教材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无意间发现一本大学英语教材的错误,使得他开始了历时两年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找茬”历程。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他撰写了一份近30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直谏教育部。(11月18日《京华时报》)

  施老师甘当教科书的“啄木鸟”,锲而不舍地寻找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错误,为学生们净化教科书,令人赞叹;教育部勇于承认监督工作中的失误,并责令各出版社更正,也令人钦佩。

  一提到教材,很多网友都认为,教材应当完美无缺,否则,就不具备权威性。可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教材的编审很难确保没有遗漏之处。更何况,现在大学教材的编审流程远不如中小学教材那样严格。所以,完美无缺的大学教材仅是一个理想状态,它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应是一种常态。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不必对大学教材中出现的错误过度地错愕和愤慨。

  问题是,错误摆在那里,难道其他老师或学生没有发现其中端倪?这是不应该的现象吧。窃以为,大学教材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和学生对教材权威的迷信,可怕的是一些教材“啄木鸟”发现了错误也不敢质疑,只是装聋作哑。古语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就是要求我们读者、学生要敢于质疑,从质疑中学习真知。其实,质疑和解惑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中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知识有限,迷信教材,不敢质疑和挑战权威,这可以理解。大学生正是激情正盛、敢拼敢闯的年龄,若也对教材、权威唯唯诺诺,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大家知道,大学校园应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质疑精神的阵地,因此,大学生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应是教材错误的发现者,发现了错误不敢提出来,一味地迷信教材,一味地拘泥所谓的权威,必然故步自封,还谈何进步与创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