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油气企业“走出去”应做好前期调查

  • 发布时间:2015-11-13 07:1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记者 王璐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全球能源供应过剩和“三国杀”式的国际博弈中,从去年以来国际油价已“腰斩”。“问题不仅仅是价格下降,还有不稳定性的因素。”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召开前夕,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油天然气业务全球联席主席David Blumental(张清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很难对油价有长期性的判断,当前全球并购投资都有所放缓。在这种情况下,像中国这样的消费和投资大国受到各方青睐,但这两方面需求释放有赖于经济转型和改革。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做好详尽前期调查,明确核心利益、目的、投资标的、对手、投资的东道主国家、风险规避等多种情况。

  “第四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将于11月18日-19日在上海举办。本届大会作为国内油气贸易领域唯一的国际性高峰论坛,拟以“新平台·新机遇——低油价下的国际油气贸易新挑战”为主题,探讨影响油气领域贸易的新因素以及由此对中国及世界油气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外油气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国际能源贸易领域互利共赢搭建高效平台。

  油价不确定性令并购投资放缓

  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一路狂跌,接连跌破80美元和70美元两个重要关口,如今更近乎“腰斩”,创五年来新低。截至11月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3.87美元,12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7.19美元。

  “去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需求有所下降,而供给还在继续增加,尤其是OPEC国家没有减产,这使得石油供需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平衡。最近一段时间原油价格在40美元左右徘徊,市场出现contango的情况,即期货升水或叫现货贴水,也就是远期价格高于近期价格。” 张清彦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道。

  国际能源署(IEA)在11月10日表示,市场将在2020年实现再平衡,油价料在80美元/桶。不过,如果OPEC持续转向有利于确保石油市场更高份额的产量策略,加上其他因素,则到2020年底前油价可能保持在约50美元/桶的水平。

  “问题不仅仅是价格下降,还有不稳定性的因素。当前众多专家都认为油价总会涨到80美元,但是无法保证哪些影响因素会一定在哪些时间发生,油气行业的各方很难做一个长期性的判断。” 张清彦称。

  这一切对全球整个油气产业链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生产和油服板块最先承压,油气公司本身有勘探开采成本,油服价格也在逐年下降,随着油价的不断下跌,过去资本性支出也逐渐减少。而且由于长期油价的不确定性,投资回报难以计算,在收购中买卖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所以导致很多并购项目和新投资项目都停了下来。

  中国企业全球化有赖经济转型和改革

  在国际油气供大于求、出口国竞争激烈、资本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像中国这样的消费大国和投资大国开始越来越吸引到各方的注意。

  “很多人都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盘子还是很大,绝对的增长量不可忽视。然后需求真正能释放多少,还得看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改革的效果。” 张清彦表示。

  在他看来,从90年代以来,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内的中国油气公司都是秉承“越大越好”的原则,从勘探开采到炼化,再到管道、零售,乃至于油服等业务都在一个集团里,“不可否认,比起小公司,大公司承受油价波动的能力恒强,但是问题是在一个集团里,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利益不见得这么一致。如果拆分开,公司没那么大,但是会更专业一些,还可以吸引相关投资者,这样资本成本会相对低一些。”

  据了解,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或在今年年底正式出台,油气产业的上下游各主要环节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应该拿多少股权,影响应该通过哪些来体现,还有引入私有资金,到底怎么做,这些有待进一步明确。”张清彦说。

  “走出去”之前要有详尽调查

  自2001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已经历时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15年的增长势头,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23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开始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平台。

  “刚开始那些年,大家对于中国最大的油气公司都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公司很难进入那些最好的油气区块,而现在对于大型的中国油气公司而言,准入就方便多了。” 张清彦称。

  据了解,能源国有企业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从最初的零散买矿买公司到现在的成规模,并在产业链上延伸,而且投资更规范一些。

  “但是,中国公司在和国外公司进行收购竞争时,很多时候是以价格取胜。对方并不了解中国公司,觉得在文化、语言上有差异,而且一部分企业仍然缺乏国际业务和投资的经验,如何更好地国际化,让对方了解这个公司很关键。此外,已经‘走出去’的公司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整合,文化、运营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 张清彦表示。

  在他看来,企业不能盲目“走出去”,要在此之前考虑核心利益、目的、投资标的、对手、投资的东道主国家、风险规避等多种情况。在前期的尽职调查等方面不要太着急,要花时间和成本去明确上述事宜,才能做出交易的决定。“国家和国家不一样的,有的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但是不健全,风险大,不过机会也大,这就要企业平衡风险和机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