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深圳银行业盈利水平跑赢全国

  • 发布时间:2015-11-13 07:00:3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截至目前,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季报全部出炉。数据显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绝大多数银行的盈利增幅在下降,且不良率在递增。

  作为金融业发达的城市,深圳三季度银行业的数据则显示,不管是盈利水平还是不良率,总体数据都远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平安银行三季度保持了13.04%的两位数增速,在其他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均为个位数、国有大行增速甚至跌至“零”的时代,这无疑是给银行业的寒冬带来了几许希望和暖色。

  银行业盈利增速下滑坏账率上升

  陈海(化名)是深圳某股份制银行的一线工作人员,近两月来,他频频听到内地同行传来的坏消息:银行的盈利增速不断下降,坏账率却步步上升,一些银行内地分支行的行长迫于业绩压力,甚至辞职离开;更有一些银行已开始对一些后台部门进行裁员,裁员幅度有的部门竟高达30%。

  净利润增速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截至目前,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季报全部出炉。数据显示,从全国的商业银行来看,净利润增速从去年的两位数降至接近1%。而不良率也从去年的1.04%上升到了1.59%。

  地区的银行业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广东银监局官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不含深圳)地区的净利润增速连续三季度出现下滑,三季度末下滑接近10%。此外,三季度末,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2%,在二季度环比下滑后,不良贷款率再度反弹。

  与上述数据对应的是,一波裁员潮涌来,有媒体称,渣打银行在2018年前将裁员15000人,法国兴业银行裁员2000人,这些消息,让从事一线工作的陈海更加觉得银行业的寒冬未了。

  产业转型助力深圳银行业发展

  相较于内地,陈海觉得深圳的情况还算好,其所在的深圳分行经营业绩稳步上升。陈海告诉记者,“据人力资源部的人透露,我们深圳的一线员工今年年底还会涨薪。”

  从深圳银监局发布的深圳银行业三季度数据来看,情况相对比全国水平确实要好很多。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平稳发展,账面利润稳步增长,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共实现税前账面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26.42%,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和广东银行业(不含深圳)的水平;不良贷款虽然“双升”,但同比只是微幅上升,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18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不良贷款率1.03%,比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不良率也大幅优于全国和广东银行业(不含深圳)的水平。

  某国有大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该行前三季度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降到了“零”时代,但与总行比,深圳分行的经营业绩远远高过总行水平,“我们在内部通气会上得到的数据,深圳分行今年依然保持了盈利的高位增长,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质量也处于全国领先排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深圳银行业前三季度业绩得益于一些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在盈利模式上进行较早的转型和创新,这些银行不管是盈利模式还是盈利结构,一直在围绕市场进行调整。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当下无疑备受关注。“从城市本身的特质来看,深圳产业升级转型也较早,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这些行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平安银行一位信贷人士称,“现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制造业不良问题爆发较为集中,但深圳新兴产业发展快,占GDP的比重也大,与单一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不同,因此集中爆发不良问题的风险小很多。”

  平安、招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银行三季报显示,随着中间业务收入的不断提升,16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加快,目前已有4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具体来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30%以上。

  招商证券报告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以传统的息差收入为主要净利来源的经营模式已成为过去,想获得更多盈利的机会,只有积极在资产端做更多灵活的配置,而这正是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为首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近几年的战略重点之一。

  记者采访发现,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这两家深圳本土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战略各不相同,但在有一点上基本采取了共同的策略,那就是将营业收入增长点放在非利息收入增长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平安银行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该行实现营收711.5亿元,同比增长30.2%;净利润177.4亿元,同比增长13%;拨备前利润达432.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8.4%,这是该行交出的三季报成绩单。在银行业整体利润保持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该行逾13%的净利增速尚属不易。季报中,除传统存贷业务,平安银行中间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仍在上升。截至9月末,该行非利息净收入达229.5亿元,同比增长41.4%,在营收占比达32.3%。

  招行的非息净收入也保持增势。今年前三季度,招行大力拓展财富管理等业务,带动了非利息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非利息净收入508.83亿元,同比增长42.09%,非息收入占营收比例达到34.17%。

  事实是,受息差收窄影响,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早就不在了。深圳一国有大行的相关负责人坦承,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和转型更早,力度更强,在息差缩小的环境下,这些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因此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而国有银行的创新和转型力度远远小于股份制银行,它们更依赖于传统的信贷业务,这使得其业绩增长缺乏动力。

  “深圳的平安、招行,一直是市场化较早的产物,它们的战略紧随市场而变,不断在调整和优化结构,这两个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三季度的占比已达到30%以上,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非利息收入为两家股份制银行贡献了不俗的业绩。”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良双升下银行放贷会更慎重

  深圳企业主刘东发现近一年来向银行的贷款更难了。刘东的企业坐落在深圳华强北,主营电脑、电脑配件业务。刘东发现,从2014年以来,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普遍收紧了。“表现在门槛高了,以前的联保等贷款模式不起作用了;额度紧了,过去能申请两三百万元,现在最多只能申请50万元,甚至可能还不能获批;申请时间也长了,过去两周都能申请下来的贷款,现在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申请下来。”

  刘东的情况并非个案,其传递出的信息是,经济下滑,银行出于风控考虑,已开始收紧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

  从三季报不良率来看,除宁波银行外,其他15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升幅较大。截至三季度末,不良率在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居首位的仍为农业银行,达2.02%。

  平安银行亦难以摆脱资产质量承压的局面。该行三季报显示,其不良贷款余额为162亿元,较年初增幅达54.3%,1.34%的不良率较年初上升达0.32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该行的逾期贷款主要集中在上海钢贸、杭宁温民营中小企业、小微联保互保及山东“两高一剩”行业等贷款,深圳地区的不良相对较少。

  针对平安银行的不良“双升”问题,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认为,受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状况持续下滑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邵平指出,这意味着银行为了保持资产质量可控,未来在放贷方面将更加慎重。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不是无论“好”企业还是“坏”企业都支持,支持实体经济也要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对银行来说,在目前情况下,就是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还要区别出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这就很考验银行对市场的把握和对行业的了解。”邵平称。

  邵平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压最重的阶段将会是今年下半年,预计2016年上半年经济会逐渐企稳回升,银行坏账继续上升的情况将得以改善。”

  一如邵平所预测,该行三季度不良上升趋势已得以放缓:相较6月末157.3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和1.32%的不良率,平安银行9月末的162亿不良贷款余额和1.34%的不良率,仅为微幅增长。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周刊统筹:江强 曲广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