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来袭 移动支付成下一个金融主战场
- 发布时间:2015-11-10 09:1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移动支付正在形成下一个金融主战场,各方巨头自然不会放过“双11”这一营销噱头,不仅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与京东支付,就连“国家队老大哥”银联都坐不住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支付已经从单纯的网关时代、快捷时代,走到了金融O2O时代,未来的争夺势必是支付+场景的争夺。
心照不宣的营销游戏
随着线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双11”这场原本属于互联网电商的狂欢,成为了支付机构的角逐场。作为网购的关键一环,支付环节承载着“双11”巨大的用户流和资金流,自然变成了各类支付机构争抢的香饽饽,各大平台彼此心照不宣地打起对台戏。
稳坐互联网消费支付头把交椅的支付宝,在今年“双11”之前就开始了国际化路线的规划。目前,支付宝已经在为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支付宝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巧合的是,在海外早已广泛布局且一直称霸线下消费支付市场的中国银联也将目光转向线上。11月9日-11日,“银联在线支付”为银联持卡人奉上多重立减、抽奖等优惠,并与不少电商平台推出免减活动。而在线上线下消费市场中,份额远远落后的微信支付、京东钱包等,在“双11”活动中的排场和气势也不输两位“老大”。其中,京东钱包斥资3亿元补贴用户,“下血本”赚人气。
其实,各类支付机构的对台戏只是众多移动支付争夺战的缩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直言,支付平台的竞争不只是针对“双11”,现在市场已经在整体推进,竞争贯穿始终,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也越来越多。
线上线下支付混战“双11”支付混战只是一个开始,在这背后折射出各类机构对于支付“蓝海”的瓜分。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认为,“双11”会产生巨大的交易额,这块蛋糕无论是“国家队”的银联支付还是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不想放过。
董希淼也认为,各家支付平台在这个时点踢爆最强争夺战,无疑是冲着“双11”消费期间,短期爆发的巨大交易量,为自己的支付平台打好营销战,吸纳更多的用户流和资金流。
数据显示,每年“双11”支付量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仅以支付宝为例,2014年“双11”全天,移动支付交易达1.97亿笔,同比增长336%,比2013年“双11”的全部支付笔数还要多。
更有意思的是,支付市场已出现线上线下换位混战的局面。作为“国家队”的银联逐渐开始摆脱固有思维,不仅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要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马韬分析道,尤其是今年下半年,银联加快布局线上业务。此次“双11”的主群体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对于银行的品牌认可度不高,因此银联借助“双11”的发力,一方面可以扩张支付版图,另一方面可以争取年轻消费群体,推广自身品牌。
与此同时,在占领了线上支付渠道之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支付机构则将目光投向了线下更广阔的空间。各大商场超市购物、打车出行等小额高频的线下消费都成为第三方支付攻城略地的目标,甚至四五线城市也能看到支付机构的身影。
群雄争霸局面仍将持续
对于未来的市场格局,马韬认为,会出现群雄争霸、制衡发展的局面。
根据易观智库《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收单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继续保持前三名,三者共占据互联网收单交易份额的77.48%。
马韬进一步分析道,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各有优势,未来将各占一席之地。支付宝有强大的电商系统做支撑,成为电商企业线上支付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财付通、微信支付具有社交通道的优势,容易打进各类生活场景。
作为国内银行卡支付通道,银联支付借完备的银行通道、海量的用户群体,与各大商场、连锁商超合作,布局线上线下,优势也很明显。而京东进场虽晚,但也在加紧布局。
同时,由于各家支付平台都在创新和进步,短期来看,支付市场的份额难现剧烈波动。董希淼认为,支付市场份额暂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则,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开展良性竞争,给消费者带去更好的服务,对市场整体推动是有利的。而各家支付机构都意识到的是,现如今的移动支付已经不是简单快捷,更重要的是植入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支付+场景的争夺将是移动支付市场更强有力的介入点。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 实习记者 刘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