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前进中的湖北农业再创辉煌

  • 发布时间:2015-11-06 08:30:5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让全国人民饮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这是“十二五”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方针。回眸湖北农业“十二五”发展,农业综合优势突出,粮食连年增产,2015年有望成为湖北历史上最大丰收年。湖北油菜籽和淡水产品、棉花、蔬菜、生猪、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小龙虾、蛋品和蜂蜜出口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湖北粮、荆楚味走进全国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百姓家庭。“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3176.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6元,实现了连续十一年大幅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在“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上,湖北有担当,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584.16万吨,油料总产341.73万吨,肉类总产量440.44万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动物防疫体系等的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将加快发展。水产品总量433万吨,比2010年增加79.91万吨,年均增长5.23%。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加强。2014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2%,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5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的进度要求,高出全国总体水平。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4292.90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921.9万千瓦,年均增长6.23%。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5%,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19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4年,湖北全省水果、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总产值1976.57亿元,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为71.57%,比2010年提高了17.27个百分点。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0.65%,比2010年降低4.25个百分点;畜禽、水产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66%,比2010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4个百分点。农业区域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全省已形成了江汉平原、汉江流域粮棉油优势区,49个县市粮食核心区、四大山区果茶优势区和北麦南油的种植格局。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14年,全省共建设种植业板块基地1918万亩,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712个,水产板块414万亩。各类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优质产品比重显著增加。

  龙头企业实力大大增强。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89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62家,比2010年增加37家,平均每年增加9家,已经实现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的规划目标;过3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2家;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家。农产品加工值大幅增长。2014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接近2010年的3倍,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25∶1,位居全国第5位。

  利益联结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订单农业范围不断扩展,签约农户超过710万户次,履约率达到86%以上。同时,出现了租赁、合作、二次返利和生产要素入股等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居全国前列

  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2014年,全省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达到30个,全省标准化生产示范品种实现了种植、畜牧和水产等食用农产品全覆盖。示范区示范主导品种均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强“三品一标”技术规程制(修)订,举办农产品标准化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总数快速增加,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培育整合了一批农产品品牌,“福娃”等多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98.5%,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列。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初步建立。以省级农业质检机构为龙头,市级农业质检机构为骨干,县级农业质检机构为基础,乡镇和大中型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速测为前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雏形初步形成,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种植、畜牧、水产等农产品。

  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2014年,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0426家;农户入社成员数达421.47万户。建设省级示范社512个,平均每年128个,已经实现指导建设省级示范社500个的规划目标。全省共培训合作社专门人才7.7万人次,平均每年1.9万人次。

  “农超对接”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十二五”期末可以达到全省3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实现社超对接、社企对接的规划目标。

  合作社品牌化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1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高于规划进度要求,预计“十二五”期末可以实现全省3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规划目标。

  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改善。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开展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宜都市、武穴市、五峰县已按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健全了机构、落实了编制,实现了“管理在县、服务在乡(镇)”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植保机防、农机作业、动物防疫等先进实用技术,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农业信息化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成功搭建了全省统一的“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部署“12316,信息惠农家”活动。全省组建了1650名由省级专家、县市专家、乡镇专家组成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免费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信息服务。目前,全省日均受理农民热线咨询近千个,搭建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连心线”。各地还通过农业网站、建立乡镇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建设农业视频远程诊断系统等形式,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

  农村能源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村生活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推广,各类沼气工程建设全面铺开,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沼气为纽带构建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用能的物质能量循环体系,改善了农村用能结构,减少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利用率不断提高。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取得新成效。

  策划:曾红杜巍组稿:丁欣荣 卫泳震 张劲 罗良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