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跨国经营:国企有可为 当有为
- 发布时间:2015-11-04 19:29:45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有企业国际化风雨兼程数十载,可谓成绩斐然,其间经验教训不少,提升空间亦广。
9月中旬,《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公布明确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并重申国企改革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到全球大市场去参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更是题中应有之意。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与德勤律师事务所于11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税务与法律研讨暨投资东南亚项目对接会上,德勤发布了国企转型行动计划系列白皮书之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落实将为国企的国际化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助力国企国际化迈入新时代。德勤中国华北区主管合伙人施能自表示,国企的国际化发展不能只着眼于扩大规模,更需注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借力“一带一路”,增强国际竞争力。
海外投资主力军
国有企业“走出去”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加速,越来越多的国企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化经营、海外投资和并购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企赴海外“抄底”,海外投资并购更加频繁。
中国企业联合会披露的“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中,国企数量达84家,其中央企50家,海外资产约4.5万亿元;地方国企34家,海外资产约5000亿元。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海外资产规模更为庞大。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金融机构的海外总资产达7.45万亿元。因此,目前境外国资总量已不少于12万亿元。另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已超过利用外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国企作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对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功不可没。
书写海外投资新篇章
“‘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国企‘走出去’提供新机遇,并开启国企国际化的新阶段”。德勤指出,“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近年来中国的企业在公路、高铁、口岸、港口、机场和输油、输气、输电等通道建设的海外工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
德勤预计,除基础设施建设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国贸易和产业投资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沿线国家将设立更多自由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降低跨境贸易的各种壁垒和成本,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将得到更大发展,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的深度合作、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等行业将兴起一轮投资合作高潮。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和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将进一步铺开。在国际金融领域,各国将共同筹建和运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共同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人员往来和交流可增强理解和互信,为此沿线国家与中国的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德勤表示,“一带一路”从宏观、整体而言是国家的大战略,但具体到经济合作项目上,还是要体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由企业来主导。从社会责任上来说,国企承接“一带一路”项目责无旁贷;从能力上看,目前“走出去”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国企尤其是央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向更深层次推进,国企“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提升。
“走出去”水平还可提升
国企“走出去”取得了辉煌成绩,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亦不容忽视。在德勤看来,国企做大了规模,但大而不强,国际化经营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跨国经营的经验和风险管控能力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具体而言,国企各种形式的国际化都存在一些挑战: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一大部分为低附加值产品,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出口刚刚起步;在工程承包和绿地投资方面,竞标时对当地的情况了解认识不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工程后续管理能力弱;在海外并购方面,并购之前的尽职调查不充分,并购过程中风险管控能力太弱,并购后整合能力低,许多投资和并购从商业或财务角度考虑,结果不太理想;许多国企只是走出国门,并没有国际化企业的战略和管理水平。此外,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国企数量较少。
结合自身实际实现转型升级
回顾过去、总结教训,国企不仅要在规模上做得“更大”,而且要在管理上做得“更强”。德勤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企国际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有力的配套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国企要在新一阶段的国际化过程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过程中,政府发挥的只是支持、服务、引导作用,但具体到经济合作项目上还要体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企业,首先要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的实际,决定参与与否和参与方式,并在执行“一带一路”项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有效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加盈利,保持可持续性的增长。
德勤提示,在新一阶段的国际化过程中,企业不能跟风,要考量自身业务和发展方向与“一带一路”带来的产业机会有无联系,以怎样的方式联系起来,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认真调研当地需求,创新合作和投资模式。在抓住“一带一路”等外部机遇的同时,国企要想真正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管理水平的跨国公司,更需要各种企业内部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尤其是需要顶层思维。
展望未来,德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投资海外项目或开展国际化经营之前要做好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和预测,关注长期的利润和资产回报率。其次,不跟风、不做冲动型投资,坚持与总体战略的相关性,重视风险因素,做好尽职调查,敢于否定项目。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机制千差万别,文化背景迥异,各种法律、税务和其他风险无处不在。企业不应回避风险、对风险视而不见,也不能夸大风险、裹足不前,而要正确地、动态地识别风险、主动管理风险,规划好应对机制和措施。四是在组织架构方面,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或国际化经营需要有一个专职的部门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分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国企应抓住机遇,练好内功,在国际化过程中做大做强,转型为真正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