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建水乡特色经济区 促生态与产业双赢——“世界工厂”的水乡情怀

  • 发布时间:2015-11-01 16:49:52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广州11月1日电(记者赵东辉)徜徉在华阳湖繁花似锦的小径上,看白鹭轻盈地划过水面。此情此景,令老辈的东莞人仿佛回到童年,重温岭南水乡时光。

  这不单是一个地点的环境变迁。自2013年以来,东莞针对镇街经济行政隔阂、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统筹发展西北部10镇1港,设立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促进生态与产业双赢。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城市,走出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路。

  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

  作为国内少有的不设县的地级市,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东莞已形成镇域特色的经济布局。然而,这种过于“碎片化”的发展格局正显现弊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由点及面,一度被人们称为“有城镇无城市”“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甚至认为陷入“半工业化”困境。

  水乡地区位于东莞西北部,历史上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在工业化进程中却逐渐成为经济“凹地”。目前其生产总值约占全市五分之一,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分别占九成和一半。在社会经济管理上,镇与镇各自为政,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断头路就达60多条。

  早在2012年东莞就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打破“行政区经济”的壁垒,以水乡建设构筑“经济区经济”。根据总体规划,到2030年水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0亿元,人均GDP达到25万元左右,这相当于再造一个“新东莞”。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引导各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一体化发展,跨镇整合资源,消除‘诸侯经济’。”东莞市委副书记、水乡管委会主任姚康说,除总体规划外,水乡经济区还制定有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10个细分规划,形成规划叠加的“筛子”,“只有能通过这个‘筛子’筛选的项目,才能在水乡落地”。

  如今,人们感受最深的是:修路、环境建设等事项,正从行政区配置转向经济区整体配置,一些老大难问题正被逐一解决。通往城区的水乡大道,串起了沿途五个镇之间的“半截路”。水乡新城则横跨道滘、洪梅和望牛墩三镇,形成连片开发经营的新模式。

  环境效益带旺“融合经济”

  华阳湖的巨变,让当地农民“看见了”环境的效益。这里地处麻涌镇中心区,昔日曾有禽畜养殖场和电镀漂染企业,违章建筑杂乱。现在则建成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和22公里长的水上生态绿道。

  “‘花海漂游’已成为明星景点,今年上半年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香蕉、荔枝、花卉等产品远销各地,周边村集体土地租赁价格提高了7倍。”麻涌镇人大常委会副主席黄伟雄说。

  过去撂荒的农保田,今天成为农民致富的“农宝田”。“去年底,我把这里的土壤、河水拿去检测,发现没了污染,大家才放心回到土地上来。”土生土长的麻一村村民莫志文联合20多户村民,不但建起火龙果、葡萄、蘑菇、塘鱼生产基地,还经营休闲观光农业。

  生态变好了,更增强了产业吸引力。水乡地区开始“腾笼”,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原本以粮油加工见长的麻涌镇,正转型为电商名城。京东商城、菜鸟网络等电商巨头在此设立区域总部,签约贸易额达500亿元。

  低端污染产业比较集中的道滘镇,及时提出打造“六新小镇”,主攻新材料、新装备、新硬件、新能源、新医药和新业态。镇内一个停业酒店通过改造,变身为孵化器,提供设计、检测、激光加工、机器人等高端技术服务。

  塑造留得住乡愁的“新型工业文明”

  水乡还丽影,水鸟怀故林。在麻涌、沙田、道滘等东莞镇街漫步,映入眼帘的是,河涌纵横的“水网”与田园、湿地构成的“绿网”融为一体,俨然一派美丽的田园景观。

  “在珠三角广深中轴线上,水乡片区是唯一一个连片低密度建筑区,通过特色生态和人文环境吸引人才、资金集聚,创建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道滘镇委书记邓涛这样对记者说。

  让更多的低端产业用地复绿,以“减量”引领转型,为水乡建设开辟了广阔天地。水乡不再一味依靠增加建设用地来换取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激活土地存量,特别是提高用地效益上。一些镇村建设用地变少了,经济效益却上去了。

  留住乡愁,回归岭南特色被写入水乡风貌管理规定。水乡管委会专门对厂房、民居、旅游设施等列出具体建设细则,力推形成“田园野趣盎然、水岸活力缤纷、空间疏落有致、建筑秀美灵动”的水乡画卷。

  “水乡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启发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创造城镇新形态,‘活化’文化传统,形成本地个性,避免‘摊大饼’和千篇一律的城乡建设弊端。”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