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发展乡村游 扶贫有抓手

  • 发布时间:2015-10-30 05:27:4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走进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寨沙侗寨,宛如进入古朴雅致的江南小镇,青石板曲径通幽,掩映在茂林修竹中的楠木苍劲挺拔。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原寨沙组组长、现负责旅游工作的村干部夏德发告诉记者:“寨沙侗寨有75户,314人,夏姓占五分之三,大多是侗族。在发展乡村旅游以前,寨沙侗寨由于没有精准发展定位,手捧着梵净山旅游的‘金饭碗’却没饭吃,长期戴着‘贫困帽’。2010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寨里的姑娘往外跑,男青年靠抬滑竿卖苦力吃饭。”

  正当当地干部群众为如何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着急时,契机出现了。2011年,当时贵州省提出在全省打造10个县级旅游示范县和20个重点乡村旅游点。江口县抓住机遇,对乡村旅游加大金融支持,并迅速出台相关措施,组织县扶贫办抓示范、抓规划,寨沙侗寨的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2012年,按照国家打造梵净山精品旅游景区的要求,铜仁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提出把梵净山打造成别具风格的城市“会客厅”。

  在国家旅游局、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江口县通过多种渠道,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在寨沙侗寨修建了风雨桥、吊桥、侗寨停车场、江梵旅游公路、梵净山旅游环线、盘溪至黑湾河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寨沙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改善。

  该县扶贫办还对全寨贫困户建户立卡,一改过去的“大水漫灌”形式为一对一的“精准滴灌”,做到精准扶贫到人。其间,扶贫部门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全寨75户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和撤旧立新。既保留原木楼古色古香民族传统特色,又对整个寨沙侗寨整体包装,打造侗寨门楼、寨门、吊桥、鼓楼、石板街、公厕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整体设施全部提升,扮靓了寨沙侗寨美丽乡村。梵净山担保公司通过国开行提供小额贷款,对有条件办旅游缺乏资金的农户一律实行由担保公司担保,使寨沙侗寨41户贫困农户获得资金保障,给想致富、快致富的贫困农户极大发展支持。此后,该县扶贫办、旅游局还对农户进行厨师技能培训,提升了整个寨沙侗寨农家乐餐饮水平和档次。

  为把侗家文化融进民俗旅游,乡亲们把从云南、广西、贵州凯里等地学习来的民族歌谣融入本地特有的物质文化。请来侗族专业老师为农户培训表演才艺。重点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大歌》、《踩堂舞》、《芦笙表演》、《拦门敬酒歌》等。把媒体请进来做好宣传推介。邀请全国知名网络媒体通过走进梵净山和寨沙侗寨,举行大型演艺活动。

  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发展农家乐等作为配套,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2010年,村民夏用发通过扶贫贷款拿到15万元,把家里的老房子改成农家乐。如今,一天的毛收入就有5000元,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又在构思着更大的发展思路。目前,寨沙村民中已有65户开起了农家乐,他们每天忙着招待游客,收入一天比一天高。8月14日,梵净山游客达到1.7万人,寨沙田里的蔬菜一时被卖空。无奈,村里的干部给邻近的寨子打电话,动员他们下地摘菜来支援寨沙的农家乐。

  “寨沙乡村旅游业的红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寨沙侗寨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的有62户248人,占全寨的八成以上;旅游经营收入达744万元,比旅游开发前增长30倍,人均纯收入3万元。旅游收入20万元的农户达21户,占全寨总户数的三分之一。”铜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婕说。

  在寨沙示范带动下,铜仁乡村旅游扶贫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走上小康路。仅在梵净山下,就涌现出了云舍、鱼良溪、桃花源、芙蓉坝、团龙等一批乡村旅游集群。2014年,全市有74个村寨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傍晚,寨沙鼓楼广场,侗族大歌《欢迎您到侗寨来》拉开了“月上寨沙”晚会演出的帷幕。台上30多位侗寨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穿侗家服饰,与游客们互动。歌声、掌声、吆喝声响彻乡村夜空。

  “夜晚,住在这远离喧嚣的山村里,品一品梵净山生态翠芽茶;尝一尝灵山秀水独有的山野菜;听一听牛吼鸡鸣。这里已经成为游客来此寻找‘乡愁’的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江口县委书记袁刚深有感触地说,寨沙侗寨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致富路。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寨沙已今非昔比,不仅寨子变美了、扮靓了,村民也富裕了。去年,全寨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全寨整体脱贫,整体提前步入小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