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新业态:推动中国经济“最典型转型”
- 发布时间:2015-10-29 14:41:2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贵州10月29日电 从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判断,“十三五”时期将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勃兴时期。以此为契机,各地正在加快营造适应新兴经济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新常态,壮大新业态,寻找新动力。
记者近期赴京、沪、津、浙、辽、鄂、皖、黔等十多个省市调研了解到,尽管经济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在各项政策推动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机器人技术,一个个新兴经济业态蓬勃兴起,动力强劲;借力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大量传统产业主动转型升级,焕发出新活力……
布局新经济业态 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现
由新兴经济业态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被一些学者和专家称为“最典型转型”。虽然新业态在各地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尚小,但是这些业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的数据显示,新兴产业集群日益壮大,现代服务业正支撑着示范区创新发展。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四大潜力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北京产业高端化特征明显。1至3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88.4亿元,增长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56.7亿元,增长13.1%。各项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推动形成了“双创”的浓厚氛围,前三季度北京新设企业有近30%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在杭州市,2015年上半年,全市信息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6.1亿元,增幅22%;增加值1020.9亿,增幅25%,占全市GDP的23%。信息经济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全市GDP高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地处西部的贵州省,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风生水起。2014年,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2%,预计201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可超过2000亿元。
? 新业态“咄咄逼人” 经济增长“强劲动能”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新兴经济业态已经显现出了新的增长动力。
“智造”主导:“两化”融合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低碳产业兴起。
以上海为例,今年全市机器人产业产值有望达到200亿元。上海市经信委技术进步处副处长张宏韬表示,浦东和宝山可能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带动辐射作用将十分突出。
需求主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释放新的需求,卫星导航、车联网、生命健康产业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浙江省德清县,一座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园近年来蓬勃发展,主要发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等。德清县县长王琴英说,力争到2020年产业园集聚各类地理信息企业140家以上,园区企业总产值超150亿元。
服务主导: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如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
9月18日,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个大数据“试验区”。贵州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说,贵州把大数据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建立省级推进机制;以数据流吸引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打造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和金融中心。
“新经济”倒逼转型 “老产业”谋求新生
一提到服装加工产业,人们的印象就是“遍闻机杼声”“厂区内人头攒动”。而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动下,传统服装加工产业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过程。
“我们这里正在进行‘新经济’的改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让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升级,大量的机器人正在替换纺织工。”在浙江湖州市知名的童装基地吴兴区蹲点期间,记者所到之处,看见昔日工人攒动的车间正被越来越多高技术的机器人取代。在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自动化裁剪机器人正在“量体裁衣”。
公司董事长马伟忠说,机器人8小时就可裁剪服装2万件,相当于原先10多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裁剪出的产品十分精准,完全不需要校对处理。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就降低,童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了一大截。
北京汽车集团是目前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集团之一,现在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利润数百亿。而就在10年前,北汽集团还是一家困难重重的企业。“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取得这样成绩的根本。”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门必修课。以清洁能源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创新和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
记者深入北汽集团,深切感受到发展“新业态”给这家老牌汽车工业企业带来的勃勃生机。如今,北汽集团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国内销售量最大的企业,一度被业界视为“烧钱”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在北汽集团已经实现盈利。
挺立工业革命潮头 打造新产业起飞之翼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我国有机会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管各地新经济业态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有诸多不适应的瓶颈问题,需进一步为新业态“迸发”提供软环境支撑。
用大项目带动突破关键技术,进而串起产业链级别的新业态,被业界认为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经济研究所主任刘凤朝表示,现在我国出现的新业态还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应用上的表现,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未来需进一步引导企业潜心培养行业的核心技术,培育具有引导作用的创新工程和项目。
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秘书长董宇认为,为了适应创新创业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创业群体从“小众”到“大众”,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的大趋势,政府需有选择地扶持一批产业联盟,打造众创空间,进一步发挥这些平台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融资难”依然是让很多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鹏等人表示,目前新经济业态以轻资产居多,难以获得财政金融等政策扶持。政府购买、行业优惠政策等扶持手段也往往局限于现有行业目录和传统领域,新业态企业因行业归属不明晰而无法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作为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早期创业者之一,财猫网创始人李冲建议政府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加快政府职能部门改革,加强公共服务,降低社会沟通和市场交易的成本。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刘兴景等人认为,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涵盖不可能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出现而第一时间进行调整,总会有一个滞后期,这很正常。但在滞后期间,遇到新生事物时,各部门要多观察、多总结、多补台,少否定、少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