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浙江:银行发展正当时

  • 发布时间:2015-10-27 09:29:22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蒋卫阳

  也许是平时也在写一些评论的关系,我对公共空间的言说特别是一些涉及政策制定、形势变化方面的观点较为关注。应该说,这当中不少观点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后给人以不同的启发。但也有一些言论,看上去观点十分吸引眼球,但由于作者观察角度只隅于一端,以偏概全,最终反而远离了事实的真相。比如眼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浙江过于发达的金融业,反而损害了浙江的实体经济。

  这个观点够“刺激”的吧?其主要意思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10多年,是浙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银行机构迅猛扩张的时期,这个时期资产类价格不断上升,一些企业拿着银行贷款去进行房地产等资产类投资,造成实体经济“失血”;结果到了经济增速下行时期,资产价格下降,企业陷入困境。因此,银行越多对实体经济损害越大。

  如果反过来问这样的观点:难道银行业不发达对浙江实体经济损害就小吗?这显然经不起推敲。众所周知,从总体上说,银行信贷增长是根据经济增速再加上通货膨胀幅度决定的。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这10多年,浙江经济较长时间保持较快增长,如果没有经济血脉——银行业的大幅度发展,这种增长势头如何得以保持多年?

  不可否认,这些年银行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信贷投入确实呈现快速增长,也出现了部分企业拿着贷款去从事投资的现象,但从总体上说,浙江实体经济仍然保持了发展的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为29684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同期全国6.9%的增速,也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这当中,工业和投资结构也在优化,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7%和6%。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9.4%。新产品产值率为30.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的服务业投资增长25.9%……

  事实上, 这些年来,浙江信贷投放量一直在递增,而且幅度还不小。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的逻辑,将会造成实体经济一直在“失血”,那么在如今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浙江经济必定一片黯然(要知道目前制造业在浙江经济中仍占据重要位置),但现在怎么反而领跑全国呢?

  省统计部门的权威人士认为, “许多省份以大中型、重化工型企业为主,而浙江的特点是小企业比重高。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在浙江,小企业增长比大中型企业的速度要快,这与小企业更有活力,抗风险和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比较强也有一定关系。”这样的解释显然比单向度的观察要靠谱得多。

  这里我不想再引用更多数据,倒更想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上述观点提及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浙江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数年间,那时笔者作为记者跑过金融线,可以说是看着一些商业银行成长起来的。浙江金融业的繁荣,其根本原因在于浙江经济的活力,用百姓的话说就是“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上世纪90年代,国内银行业改革已在提速,其商业化经营的导向十分明确。而浙江经济也的确让这些银行尝到甜头。在浙江,银行开一家赚一家,一时成为全国瞩目的金融现象。相形之下,浙江地方银行的兴办倒没有一些兄弟省市快。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人行的同志邀我一起去福建参观。当时,福建已办起了跨地域经营的地方银行——兴业银行。看到该行总部气派的大楼和骄人的业绩,同行的浙江银行界人士曾感叹地说:什么时候浙江也有自己的银行呵(兴办浙商银行那还是后来的事)。这个小例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浙江金融业的发达是银行自身选择的商业行为,而并非政府“有形之手”单方面刻意所为。

  至于说到这些年银行房地产领域的信贷增长较快,也应有历史的眼光。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停止了福利分房,个人住房消费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房地产本身也逐步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对于当时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在这过程中,近年来也出现了上述观点提到的炒房等追求暴利的现象,引发一些企业的“向虚脱实”行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打好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来进一步加以解决,而决不应罔顾基本事实、成为唱衰浙江经济的理由。

  眼下,“双创”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各地都在用心谋划“十三五”,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这一经济血脉的有力搏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眼光来打量浙江的金融业,银行究竟是不是多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交给市场去回答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