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从“亏本”开始越做越大
- 发布时间:2015-10-24 15:31:13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首席记者 连建明
人物简介
严介和,“苏太华系”创始人,《新论语》总撰稿人,太平洋商学院院长。
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做过老师,历任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上市公司“掌门”,先后成就了上百家企业。
严介和创建的“苏太华系”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核心产业,拥有国家公路、市政、水利等多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及若干专业一级资质的私营企业。
2014年,“苏太华系”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并位列中国大陆民营企业第一,严介和、严昊父子以850亿元身家位列胡润百富中国富豪榜第七位。
一把手必须是有争议的人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严介和属于很另类的一个,他有一些表面看不见得是褒义的称呼,如“全球华人第一狂人”、“最大的包工头”等等,但他对此并不介意,而且,他还喜欢“第一狂人”这个称号。
作为一个商人,虽然外人对他的企业了解不多,但实际上他的“苏太华系”规模很庞大,2014年和2015年,“苏太华系”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并位列中国大陆民营企业第一,从500强的数据看,严介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今年位列世界500强156位,2014年营业收入为633.69亿美元,利润为26.68亿美元,按6.35的汇率计算,营业收入大约是4024亿人民币,利润大约是169亿人民币。同类型的企业,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都是央企,201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26亿元和5920亿元,都高于严介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但净利润都低于太平洋建设集团,这说明严介和经营企业的确有一套,效益很好。如果按A股上市公司2014年业绩计算,太平洋建设集团业绩位于前列。
但是,严介和似乎更喜欢做一个文人,他是恢复高考第一届的大学生,人大学中文,由此,他写了《新论语》一书,并不断修改,这是严介和“35年的辛苦、35年的思索、35年的实践、35年的创造”的积淀与升华,平时他说话很多都是格言式的,他总是在思考,他自己也说一直在头脑风暴,想法太多。
外界对严介和的争议很大,说他坏话的也很多,网上甚至有人说他是骗子,他的言行更是不拘一格,对他许多说法、做法,争议更大。对此,记者本周二在上海采访了严介和,谈起了对他的争议,他淡然一笑说:“创新就是违规,创造就是破坏,备受关注就是备受质疑。”
在严介和的眼里,人分为三等,一等人是君子,二等人是庸人,三等人是小人。平庸的人大家都说好,小人大家都说不好,没有争议。唯有君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争议,有争议的人才能干事,才能做总统,美国历任的总统竞选,得票率没有超过50%的,都是40%多,说明总统不是人人说好,是有争议的。
严介和不仅不排斥争议,而且喜欢争议,他说:“有争议就有希望。我每个平台、每个集团,用的一把手必须是有争议的人,没有争议不能当一把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仅要永远理解他人,还要理解他人的不理解。所以,对别人的争议我从来没有当回事。于心无愧就一往无前,就像瀑布一样,什么是瀑布?就是水走投无路的时候,前面是悬崖,也义无反顾向前奔去,成就一场波澜壮阔。”
再赴一线干异想天开的事
本周二,严介和来到上海接受记者采访,严介和看不起“土豪”,因而不在意名牌,家人要给他弄一块百万名表,他拒绝了,他给记者看他的手表只是一般品牌的手表。他看好国货,他认为国货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已经将手机换成华为,而且要求员工换手机也用华为。
这次来上海严介和是来告别的,他对记者说:“来上海3年,这次要交班了。离开上海去深汕,我现在成了老英雄,总是在第一线。我坐车也喜欢坐第一排,不喜欢坐后面。遇到麻烦的事情我就兴奋,因为我又派上用场了,一般事情反而找不到感觉。”
这些年来严介和一直在开辟新战场,太平洋集团成熟了,他把集团交给了儿子,2007年离开南京到北京创办太平洋商学院和“华佗论箭”。2012年他又离开北京到上海,搞起苏商集团。现在,他离开上海去广东搞一个更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我的大学我的城”,自然又是口气很大。
位于珠三角尽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准备打造成集旅游、航空、教育、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国际化城市。严介和准备参与这个大规模的开发,他预计承担三分之一左右的开发建设,原则上不低于五分之一,即使是五分之一,也要100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而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严介和按PPP模式运作,即由苏太华系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这块地方目前是块湿地,一直没有开发,严介和打算进行保护性开放和开发性保护,即保持生态环境不变,并且要做得更好。为了保持生态环境,他甚至异想天开地准备将道路全部建到水底下,成为无路无桥却水陆交通发达的地方,水面上没有一座桥,都是湖底隧道、海底隧道,水下道路不仅四通八达,而且,全部做好立体,没有一个红绿灯,保持高速运行。
至于陆地上要建设的内容,教育产业是重点,严介和计划与世界顶尖教育机构携手合作,针对全球成功人士及其子女,提供国际化精英式教育服务,包括从幼儿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博士的一条完整教育产业链。出生教育世家的严介和对教育感情很深,他说:“我是有教育基因的,当年高二毕业我就当高二代课老师。我做包工头赚钱是为了做教育,老祖宗的教育基因不能断。”
除了教育,在这块地方他要做绿色产业,准备将下一步要做的“绿色建筑”扎根于此。还有休耕农业,不是每年耕种,而是隔1年、2年、甚至3年才耕种,保证完全都是生态农业。还要搞全球最好的剧院、全球最牛的会展中心以及七星级宾馆。
如此庞大的计划,严介和预计需要1500亿——2500亿的资金,他表示,资金来源65%是自有资金、20%国际资金、15%国内资金。记者问他,这样的建设需要多长时间,他表示10年,记者很惊讶10年能够建成,他却很坚定地表示10年可以基本建成。
至于建设期间会否遇到资金问题,严介和说2005年已经有过资金链断裂的教训,现在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他说:“过去30年三行而后思,未来30年三思而后行。”说到当时是如何渡过难关的,严介和透露,靠的是软实力,他没有求人而是靠自己,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华佗论箭”的讲学,都是讲学讲出来的,当时收费最低255万,最高2550万,一堂课收入上亿啊,全世界没有。“第一狂人”的称呼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这次要搞的教育产业,严介和依然很狂,他重点搞的是社会科学,搞10个学院,这方面他认为没有人能和他比,所以,他的收费又将是天价——学费超过哈佛。不过,他的课是解决问题的,对老板的重大决策把脉,对的收高价,错了严介和埋单。
严介和要把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一个小深圳,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美,小而秀,小而强,一个全球最美的智慧城市。由此,他认为房价也将是全球最高的,“如果价格不超东京、不超香港,我就不满意,就是不成功。”
把亏本买卖看成一次机遇
严介和的另类尤其表现在做事上,他的做法总是与众不同。有句话叫“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但严介和做生意就是从亏本做起,而且嫌亏得不够,主动要求亏得多一点。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项目到严介和手中已经是第五包了,严介和11次跑南京,找项目,最终拣了这样一个“鸡肋”工程——不足30万元人民币的一个配套涵洞工程。这是一个注定亏本的“买卖”,可严介和却把它看作是一次机遇。
为了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5万不如亏8万”的经营思想。140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72天就干完。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这个项目虽然“吃亏”了,但是,获得了各方的好评和信任,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心地把一些重大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从此,严介和一发而不可收,业务迅速不断扩大。先后参与了南京新机场高速、京沪高速、江阴大桥、连霍高速,沂淮高速、南京地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
还有一个“吃亏”做法就是收购亏损企业。1995年,严介和组建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到2002年,集团名称变更为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严介和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开始收购、托管亏损的国有企业,他首创打包重组模式,横跨十几个产业,这么多年来,他并购、拯救濒临倒闭、破产的国有企业近百家。收购亏损国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难国企的包袱,并解决失业、下岗等社会问题会使得当地政府对太平洋建设有良好印象,从而将一些好的市政项目优先考虑外包给太平洋建设。
搞好政府的关系,是严介和的重要法宝,但是,今年1月以来他先后与6个地方政府打起了官司,包括河北、云南、湖南等地几个县政府,原因是工程项目完工很久,但这些地方政府一直拖欠资金不愿偿还。记者问严介和是否担心与政府搞僵关系,他表示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他相信依法治国。“现在3个官司已经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问题解决了,而且,有的地方政府换了新的领导,表示仍然要和我们合作。”
严介和还首创中国式BT,“BT”是“BOT”(建设-经营-移交)的一种变换形式,通俗的讲就是自己垫资建好基础设施项目后移交政府,再由政府在几年内按约分期付款。
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此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从BT模式又发展到BOOT(建设、拥有、经营、移交)和PPP模式,正是这种创新模式带来了严介和最近20年的高速发展。
当然,这种模式对资金要求很高,也容易出现危险,外界对他的资金一直有质疑。严介和的确也遇到了一次几乎可以说是生死危机,2006年,太平洋建设遭遇企业史上罕见的媒体风暴以及因收购的国企担保引发的企业危机,严介和以“善败”的品质化解危机,最终死而不亡,凤凰涅槃。
此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现在的“苏太华系”,由苏商集团、太平洋建设、华佗建设共三大平台35个集团组成,是严氏家族旗下以产经、财经为核心的第一个世界五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