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咋样更“保险”
- 发布时间:2015-10-22 07:29:39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张海涛
三秋时节,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有着更高的热情,也有着更多期盼,希望农业保险真正为他们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去年遭遇大旱,一亩玉米获赔二三百元,损失降低了不少。”10月19日,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农民杜大红告诉记者,他流转了四五百亩土地,农业保险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我省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像种粮大户、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日渐增多。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7万家,种粮大户3.9万户,家庭农场1.6万家。
对于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意愿状况,郑州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琴英进行的调查显示,种植大户投入高,一旦遭灾损失大,他们不仅投保意愿强烈而且保障需求高。
在河南保监局局长李翰辉看来,农业规模化经营者生产总体投入加大、经营风险集聚放大、保费支出总额上升,导致投保人对保险费率更加敏感,对保障范围更加关心,对保险后续服务要求更高。
2007年以来我省农业保险从无到有,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家财政补贴品种中,已有12个险种在我省开展。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抵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其投保需求。
“假如今年玉米绝收,保险公司每亩能赔约400元。”延津县种粮大户张文明目前流转土地千亩左右,今年他的玉米全买了保险。
400元左右的赔偿和每亩玉米的成本差不多,张文明告诉记者,正常年份他的玉米亩产一般都在1000斤以上,收益远高于赔付金额。
农业保险的赔付金额较低,不仅仅是张文明一个人的感受。
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今年对省内40个县的农户和农业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有78.6%的参保农户认为,当前我省粮食作物保险的赔付金额较低,远不能弥补农业生产损失,大部分损失还需要经营者自己承担。
李琴英建议,在原有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可设立商业性农业保险,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开发经济作物、农机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险种,扩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覆盖面。
今年玉米收购价格较低,让许多种粮大户遭遇寒流,他们呼吁能否开展粮食目标价格保险业务。记者从河南保监局了解到,我省近年已积极探索该项业务,在粮价跌落时拟分数个档次给予赔偿,为农户、种粮大户再系一条“安全带”。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