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标准日 中国企业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
- 发布时间:2015-10-20 08:0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海尔开发“防电墙”技术,并将其写入国际标准,此后两年间出口额增长了35%;华为将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写入ITU标准,推动NGN交换设备应用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130多亿元;闪联行业标准《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正式颁布,使得计算机、电视、投影机等一批标志性闪联终端产品进入规模化生产……
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世界的通用语言,在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增进沟通互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目前,中国企业正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这一通用语言,将技术创新成果融入到标准之中,赢得竞争力。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也许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我们付出多少,而是要权衡我们不参与会失去多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认为,标准的主导者一定是技术的领头羊,标准从不中立,它们反映了制定者的优势和创新点,不参与标准化意味着将决策权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国际标准可以大为提高贸易效率。相反,标准的不统一也会增加诸多不必要的成本。今年刚刚正式运行的“义新欧”(从义乌到马德里)铁路班列,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7个国家,由于各国执行的是不同的轨距标准,途中不得不3次“换轨”,每次都须全部卸货、重装。虽然全程21天的时间已较之从前大为缩短,但仍显出标准不统一的“后遗症”。
“在没有标准的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机器、零部件以及产品之间的‘联络’也将变得困难重重。”ISO、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ITU(国际电信同盟)在今年的世界标准日祝词中写道。
ISO、IEC和ITU是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中,ISO中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体,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加深,在这3个组织中,都有中国专家担任领导职务。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标准国际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标准国际认可度不高,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不多,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7%。以企业为主体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一些重点领域、重大战略中,标准化手段运用得还不够。
标准化人才缺乏,尤其是能够熟练驾驭国际规则的技术型专家非常短缺,成为制约标准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家标准委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标准联通‘一带一路’,人才铸就标准未来”。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我国现有标准技术专家超过4万名,但与标准化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标准化人才队伍。
而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标准化人才,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签署了战略协议,将在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增设标准化方向的人才培养。(经济日报记者 韩 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