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育种技术让藏区“明星”换新颜

  • 发布时间:2015-10-19 02:37: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王杰本报记者缪翼

  相比玉米、水稻、小麦,青稞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农作物。然而,当汽车行驶在西藏,你会发现有农田的地方就有青稞,青稞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0%;藏民的餐桌上也一定少不了糌粑、青稞酒,这注定了青稞的身份和地位在藏区是何等重要。

  科技再攻关绘制全球首个青稞基因图谱

  “我们成功绘制完成了全球首个青稞基因图谱!”这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表明,揭示出了青稞的高原适应性机制,解读了其起源、驯化和栽培选育过程。”

  据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从事青稞基因研究工作的曾兴权介绍,此次青稞基因组测序,发现了360多个具有高适应性的基因。

  青藏高原有着广泛的生态环境,不同区域降雨、温度、土壤类型、植被和紫外线辐射各不同,这赋予青稞具有高原极端条件下广泛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此次测序的青稞为纯合度相当高的,在西藏具有长久种植历史的品种,因为该品种避免了杂交产生的干扰。这些高适应性基因包括耐旱,耐薄(即耐贫瘠)等,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

  曾兴权举例,河谷里面生长的青稞,就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因而青稞优良作物的选择有两个重要参考量:适应性广、产量性状好。

  华大基因项目负责人赵山岑表示,作为麦族的重要一员,青稞基因组的发表,不但帮助研究者更好理解大麦类作物的不同驯化途径,同时也使得其能够结合大麦、小麦,以及其祖先品种探究麦族的进化历史。“耐寒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更好地为我们进行高原类作物的改良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解决民生中的粮食问题。”

  增收新途径高产新品种每亩多收 50 斤

  在玉米、水稻等创高产的当下,青稞也“不甘示弱”,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尼玛扎西团队历经19年,选育出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以高产、抗病毒、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的示范面积达10.6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6.5公斤,全年青稞产量达66万多吨,创近10年新高,为青稞种植户带去了增收的希望。“目前,全区5个地市40个县的推广面积达43.7万亩,占全区青稞种植面积的25.7%,亩均增产25公斤以上,纯收益近5000万元。”对于这一系列指标,尼玛扎西如数家珍。

  “‘藏青2000’高产、白粒、大穗、高杆,品种潜力非常大。”在全区最大的“藏青2000”良种繁育基地——白朗县,尼玛扎西的话得到了印证。

  去年,该县巴扎乡金嘎村村民达瓦顿珠家的93亩耕地中,有85亩种植了“藏青2000”,这个比例足以表明达瓦顿珠对这个新品种的肯定。

  果然不负众望,达瓦顿珠家的85亩青稞产量达3.4万公斤,收入19余万元。

  在白朗县,像达瓦顿珠这样增收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据介绍,自2013年白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藏青2000”以来,种出过亩产448公斤的最高纪录,为当地粮食产量增产275万公斤,以市价每公斤3.9元计算,农民增收1072.5万元。

  白朗县“藏青2000”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也让全区青稞种植受益良多。目前,全区“藏青2000”推广面积已由2013年的10.6万亩增加到今年的80万亩,对全区青稞增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功能在转型

  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起初,青稞能根深蒂固于藏区人家,与它给予高原人民饱腹的满足感是分不开的。而如今,作为西藏第一大特色产物,青稞已经开始走上了创新之路,正在以单一的吃饱生产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从糌粑到西式面包,再到40多种丰富的食品,融合了生命之粮与保健食品等元素,是青稞走向纵深的标志。

  尼玛扎西介绍,科研人员正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青稞的基因培育那些富含营养价值的青稞种子。“把青稞里的β葡萄糖含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青稞更加有利于健康。”提到未来的育种目标,尼玛扎西还是很有信心的,“由于添加剂是现在食品中的一个重要成分,青稞的品种研究也在朝这方面发展。”接下来,他们将从青稞的功效成分角度出发,研究麦芽在不同时期,其功效成分的变化,然后做成添加剂。“目前已经开发出来一种添加剂,其功效成分高,可以做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另外一个研究方向就是用糯青稞做青稞食品。”

  50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青稞在变迁着,变得更加营养、高产、丰富多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