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舞翩跹
- 发布时间:2015-10-17 01:31:0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秋的胶州湾西海岸,天空碧蓝如洗。在20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崛起的“蓝莓之乡,油画名镇;北茶古镇,静雅海青;山情海韵,千年古郡”等12个特色小镇争奇斗艳。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表示,为实现全域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确立了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民意、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以“特色化”引领新型城镇化
海青,中国“北茶科研基地”。海青镇党委书记李金国说,坚持“特在产业上、特在文化上、特在风格上”原则,探索“就近城镇化,原地职业化”镇域发展路径,让“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如今,海青镇驻地160户沿街业户铺面年出租收益较特色小镇建设前增加80万元,全镇4.3万居民去年末金融机构存款较年初增加8000万元。
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的小城镇,如何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快速发展而又避免雷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黄岛区区长万建忠表示,特色小镇的“特”主要集中在特定的规划、特色的产业、特别的文化。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重点实施投资13.6亿元的110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保障了特色小镇建设,有效地缓解了财政压力。
黄岛区委副书记佟海燕认为,“特色小镇”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基于此,按照新区主导、镇街主力、企业主体的“三主模式”和规划为先、设施为要、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根、特色为本的“六为路径”,实行抓规划,促引领;抓项目,促发展;抓创新,促突破;抓机制,促保障;抓成效,促惠民 “五抓五促”,加快推进生态人居型、历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产业型、旅游接待型、主题创意型等类型等12个“特色小镇”建设,引领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村民致富,实现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以人为核心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作为典型的农业山区镇和库区移民镇,“欠发达”是制约藏南镇建设的最大难题。藏南镇党委书记李春荣说,为解决库区28个村的脱贫致富,依托藏马山的山、水、林资源优势,建设了万亩“青岛市藏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4000多名农民在产业园区“就地、就业”,由“传统农民”蝶变转型为“农业工人”,年人均增加收入1.5万元。
建设“特色小镇”,让广大人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王建祥表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可接纳”“有就业”“能融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四个一工程。佟海燕介绍,用“一改”推动风貌展现。全区已完成镇驻地外立面改造39万平方米,道路硬化14万平方米,人行道板铺装33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道13万米。用“一街”推动市场建设,为特色小镇凝聚人气、汇聚商气。全区共改造特色商街18条;新建特色商街9条,面积10万平方米。用“一园”推动产业发展。张家楼泽丰文化生态园、王台圣瓦伦丁生态等特色园区已建成,海青茶业生态示范区、大村生态农业园等特色园区正在建设。用“一迁”推动镇驻地规模扩大。按照“成熟一个,搬迁一个”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村庄向镇街驻地集中安置,实现人口向镇街驻地集聚,已完成村庄搬迁15个。
以绿色发展先行推进生态文明
琅琊镇,以千古名胜琅琊台而闻名中外。琅琊镇党委书记徐志向说,作为“山情海韵,千年古郡”,琅琊镇秉持生态立镇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先行,大手笔打造皂户河和夏河生态景观带,投资1000万元完成两条河流的清淤、护堤和绿化工作。投资2600万元,依托皂户河建设占地270亩的琅琊公园,为琅琊百姓营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投资1600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夏河城遗址公园,将古城墙遗址保护与绿色人文景观建设同步推进。
绿色发展,生态立镇,全面提升小镇建设品位。黄岛区大场镇党委书记杨志刚表示,让更多农民到城镇定居并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直观表象,也是根本目的。为此,大场镇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
走马青岛西海岸。一河两岸,城景相融,温馨宜居;平地起厦,商贾云集,繁华宜业;碧水穿城,风光旖旎,亲和宜游,呈现出一幅幅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的美丽画卷。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