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精准扶贫的海南样本

  • 发布时间:2015-10-13 08:32:13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接A01版

  变化发生在2013年。村民们惊讶地发现,以往总是“柴米油盐鸡鸭牛羊”的帮扶物资,在这一年变成了一张张详细的规划图纸,从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改建到养殖设施建设,原本分散的资源被集中起来搞发展,效果立竿见影。

  政策变,变在规划先行,集中投入危房改造、防震综合楼、慢行道、红色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塔昌村实现了大变样。“扶贫,不仅仅是让村民的收入增加,水、电、路、房到科、教、文、卫等等基础设施统统要跟上,通过扶贫综合开发,才能实现真正脱贫。”省扶贫办主任吴井光说,5年来,由省扶贫办牵头整合资源,修建乡村道路(村组、生产路)968公里、解决50多万人出行难,同时新建饮水工程、水利工程266宗、解决15万多人饮水难和6万亩农田灌溉难问题。

  整村推进不仅避免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模板。据了解,在由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的600个贫困村,用整村推进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每个村子至少300万元的集中投入,实现了村庄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也因地制宜地为当地规划出了一个个特色产业,用短期投入,实现长远发展。

  产业推动,准确规划脱贫路子

  就在塔昌村逐步吃上旅游饭时,同样的变化也正发生在我省的各个角落:白沙的罗帅村、儋州的力乍村、琼中的什寒村等等,旅游产业成了许多村子脱贫的路子。

  如今,说起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游览过的游客大都会竖起大拇指。事实上,包括什寒村在内的多条精品乡村游线路,都是在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建起来的。从2011年开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投入至少8000万元,围绕红色文化、黎苗风情体验、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等主题的乡村旅游景区,帮助1605人实现脱贫,占到全县脱贫人数的30%。

  旅游产业扶贫的成功,还只是我省推动产业扶贫方面的一个部分。结合各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已逐渐成为帮助贫困群众致富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各市县不同情况来布局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如在山区实现重点开发热带经济作物、水果为主的种植业,丘陵地区则开展养殖业等等。”吴井光认为,帮扶对象要精准,帮扶措施也要精准,一条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子,不仅能助其脱贫,还能夯实当地产业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

  据悉,在定安县龙门镇石坡村、屯昌县新兴镇兴诗村,当地农户在扶贫帮扶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特色养殖,不仅实现了脱贫,还逐步形成了“合作社+”体系,在先富起来后主动带动其他村民脱贫。

  在兴诗村颇有名气的山岭兔养殖基地仅占地660平方米,却带动了30余名村民开展养殖,在村党支部书记刘书监看来,与其说是合作社,这里更像是个学校。“不少周边的村民前来取经,我们培养出来的养殖专业户,都把‘穷帽子’甩掉了。”刘书监口中的培训,实则契合了我省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探索出的另一种模式。

  培训示范,准确赋予致富本领

  上月中旬,儋州市木棠镇的铁匠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来自五指山、保亭、白沙等市县,参加由省扶贫办组织的农村剩余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听一听铁匠村的故事,是他们的其中一课。

  “早在百年前,铁匠村人背井离乡,学得一手打铁技艺后回乡传授,赋予了铁匠村第一次巨变。”解说员的声音传进每一个学员的耳中,当打铁技艺被逐渐淘汰,铁匠村在2003年再次求变,转做黄花梨加工,全村上亿元的产值由此而来。

  “让他们听听这个故事,一是要让他们了解‘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赋予他们回乡传经送宝的责任。”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调研员张伟海说。

  既要扶贫,更要扶智,省扶贫办在传统的扶贫路子上不断拓宽着思维,在各市县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春蕾工程等培训外,还与省经济技术学校、省商业学校合作开展雨露计划,开设职业中专班及短期引导性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学子就业。

  “培训贫困群众,也要培训致富能人。”张伟海笑道,今年省委组织部还与扶贫办合作,开设“能人帮困脱贫”培训班,培养600名“致富能人”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5年时间不长,已足够探索出一套切合我省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再给5年时间,到‘十三五’收官之年,全省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掉‘穷帽子’,300个贫困村和46万人实现脱贫,可能吗?我们有信心。”吴井光说。

  (本报海口10月12日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