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重产更重销小柑橘为清江乡年赚两亿元

  • 发布时间:2015-10-13 08:29:4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张振中朱孝荣文/图

  “以前是一亩柑橘养活一口人,现在是一亩柑橘带富一家人。”“十一黄金周”,湖南省资兴市清江乡青草水果农庄主人黄林珊迎来了销售“黄金周”,不到一个星期,3000斤柑橘被游客采摘尝鲜,6元/斤的采摘价加上200元/天的假日消费,一周就挣上了相当于其他地方多数橘农一年的收入。

  湖南柑橘产量在全国常年排名前两位,高产的背后也带来了较高的市场风险,“销售难”曾经一度困扰着湖南柑橘产业,即便是在今年,湘西北一些柑橘产地依然摆脱不了“销售难”的窘境。

  黄林珊所在的清江乡,大多数农户拥有10亩左右的柑橘果园,亩产量比湖南其他地方高出1倍。“如果销路打不开,产量就会是一种负担,守着甜柑橘却只能过苦日子。”从种植能手变身为销售经营“达人”的黄林珊不无感慨。正是重产更重销,使柑橘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要想销路畅,先得味道好”

  对种了30年柑橘的清江橘农而言,发展柑橘产业也走过了一段弯路。

  据清江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廖千国介绍,2008年以前农户种植柑橘大多是无优质品种、无标准生产、无市场营销,品质、产量、价格都上不去,农户无奈留着自己吃,“从农历8月到过年还吃不完”。

  “要想销路畅,就得味道好。”清西村柑橘种植大户李志华经过考察后发现,温州蜜橘适合东江湖一带小气候。2008年,以温州蜜橘为主打的柑橘品种在清江大规模种植,产量颇丰。

  然而经过几年的种植,清江柑橘虽然单位面积的产量上去了,但由于柑橘种植总面积不大,很难真正成为支柱产业。清江乡乡党委书记黄彦说,为了改变现状,资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进行标准化生产,推进清江柑橘“品改”,向味道要价格,向品质要收益。

  “柑橘品改的关键在于‘肥和病’,肥用好了,不发病了,自然果鲜味正。”廖千国说,资兴市和东江库区管理局整合涉农资金,今年投入近500万元专项用于清江柑橘有机肥推广和病虫害统防统治。

  “一个县级市能够整合全市500万元涉农资金用到我们乡一个农业项目上,政府如此重视我们,我们当然自己要舍得花本钱搞柑橘生产。”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李志华等农户首先就停用猪粪肥,而采用更科学的饼肥和配方肥。虽然饼肥的价格高出一倍,但政府能给予农家肥补助资金,占到有机肥费用的1/3。

  由于标准化生产,清江柑橘不仅增加了产量,亩产能够达到6000~8000斤/亩;而且提升了品质,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营销新模式使礼品柑售价“以一当十”

  “在温州蜜橘同类品种中,我们清江生产出来的蜜橘销售是最好的,卖钱是最高的。”“十一”前夕,东江湖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满进就接到了上千件订单,客户点名要预订10月上旬采摘的鲜甜柑橘,而这样的柑橘2斤尝鲜装就高达19.9元。

  1斤礼品柑缘何能卖出10斤普通柑橘的价格?在廖千国看来,这得益于电商等新兴渠道营销。以前清江柑橘主要依靠传统批发销售,等批发商上门收购,就今年的行情来说,收购价在1.8~2元/斤,像李志华这样的柑橘种植大户,14万斤柑橘顶多卖28万元钱,纯收入不到20万元。

  要走新渠道,就必须通过专业合作社捆绑经营。清江乡积极引导,让专业合作社“抱团”卖橘,推行预订销售、电商销售、“农超对接”三种营销新模式。

  早在9月10日,大远村柑橘种植大户黄群就接到了天津客户的订单,客户一次性预付了30万元,黄群组织合作社备货。这样的预订销售既解决了销售难,又化解了橘农资金短缺的问题。

  李志华通过长沙一家电商平台的线上销售,7天卖出了1万斤鲜柑。“这得要感谢乡里的物流健全和服务配套,目前我们这个小乡镇就有2家物流公司、7家快递公司,上午采摘,下午就送到广州客户的手中。”

  徐满进对“农超对接”模式有着很深的感触。“以前,我们把柑橘主动送到超市去,超市除了收取18个点的进场费,还要加收3000元的管理费,这样的合作实在不划算。”如今,有了“清江柑橘”的品牌效应,有了合作社的“抱团”销售,沃尔玛、步步高等大超市主动到合作社收购,还支付0.5元/斤的清洗、分级服务费。

  依靠产销并重,清江全乡柑橘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过千万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