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整形外科医生的“野路子”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0-12 09:29:4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创新创业大赛是什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推荐汪振星来参赛的时候,这个1986年出生的小伙一头雾水。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张江赛点的总决赛上,记者遇见了这位整形外科的医学博士。

  学医多年的汪振星总觉得自己只是个医生,和创业怎么也搭不上边。

  但他是个爱琢磨的人,从3D打印、材料修饰改进,甚至动画软件都自学涉猎。“现在的医生,临床任务很重,很少有人想去创新,就算想也没精力。但我就是喜欢创新,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今年,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技术“3D打印全膝关节置换截骨定位导板”被学校推荐到了这里。懵懵懂懂,汪振星一路打进了决赛。投融资、产业化,大赛现场里浓厚的资本氛围让他脑洞大开。

  “一直以来,我们治疗X型腿O型腿,都是通过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术前X线片检查和术中机械导向装置进行髓内、髓外定位截骨,医生凭借肉眼、手感和经验来定位解剖标志、下肢力线和假体旋转轴线,然后手工划线截骨、假体放置和软组织平衡。这种基于肉眼对肢体和假体的观察完成的对位、对线有很大的主观性,直接影响了该定位方式的可靠性和手术的精确性,甚至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汪振星说,“现在,运用计算机模拟,精确度高、缩短手术时间,成本低,可以实现个性化……”说着,他拿出一块白色的3D导板打印,表面凹凸不平,“患者的骨刺都可以一一打印出来。”

  通过术前的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电脑上模拟出术中截骨平面,配合手术中使用的截骨模块3D打印出截骨导板。此项技术并非汪振星的独创,国外早已有之,但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国内不少医院有意为之,却找不到路径。而汪振星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兴趣爱好”这时显示了威力。“起先导师把项目交给了别的同学,我一听,这都是我的强项啊!马上主动请缨,接了项目。”汪振星说,“其实也有疑惑,因为这个技术出不了影响因子高的论文,对我们做科研的人来说,没用。”

  CT扫描数据建模、模型定位、打孔误差、材料选择,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全凭着自己摸索,汪振星研发出了一套自己的3D打印技术。7天之后,汪振星把一套结果放在桌上,从事骨科多年的医生们显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快?这么容易?

  “因为这些技术我都接触过。”汪振星说,就连看似毫不相关的动画软件在3D建模时也起了大作用。正是爱创新的野路子,让汪振星获得了独特的复合优势。

  新技术虽然更好,可传统技术也能解决问题。医院会愿意产业化吗?每念及此处,汪振星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且不说临床任务繁重,就算有时间有精力,医生也没产业化的途径和思维啊。

  论文的影响力不等同于商业价值。在赛场上,每当汪振星拿出自己的3D模型,总引来投资人兴奋的目光。目前我国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数量在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接收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数就达到万例以上。可以想象,未来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的需求将是巨大的。其潜在市场价值估算可达数千万元以上。“从初赛开始,我就收了好多名片。但我还是学生,所以没有名片。”

  “很多评委给了我们很中肯的意见。在医院、在学校,我们一直是科研思维,缺少和市场和投资人对接的渠道、方法。”汪振星说,绝不能让技术仅仅留在一张纸上,“我目前还有3个项目在手,1项专利,另有3个专利正在申请。”也许市场化,不失为将其价值扩大化的有效手段。

  “我的好多同学都不知道有这事,看到我参加了他们都很兴奋。其实医学院有很多很好很适合产业化的点子,投资人完全可以去医学院办一场类似的比赛,绝对会有收获。”汪振星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