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结构性理财产品要“三看” 收益结构需认清
- 发布时间:2015-10-09 08:3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近期也处在下行通道。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8月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5%,环比降低5个基点。在此环境下,各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以动辄10%、12%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引发投资者关注。不过,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应坚持“三看原则”:一看挂钩标的,二看收益结构,三看有无触发条件,即一旦触发提前终止条款如何计息。
挂钩标的知多少
招商银行近日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引起了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杨彤女士的注意。“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2%,但是产品名称看起来比较复杂,不太清楚它的运行模式,因此犹豫要不要买。”
据招行北京青年路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介绍,这款“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沪深300指数期末双向连续型带触碰条款)非保本”理财产品是一款典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即在产品设计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将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具体到该产品,也就是和沪深300指数的表现相结合。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大多是期权合约,合约与股票、利率、汇率、商品、指数等标的挂钩,挂钩标的在产品存续期间的市场表现是决定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的关键因素。”该客户经理说。
业内人士建议,由于挂钩标的广泛,不同挂钩标的又影响着产品收益和风险,投资者应仔细询问销售人员,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不能只看预期收益。
“如果挂钩标的是单只、几只股票或者股票指数,受前一段时间股市震荡调整影响,其预期最高收益较难实现。”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说,即使对于银行的专业操作人员,股票、商品等标的的价格走势也较难预测。
该人士同时表示,相比之下,挂钩利率标的的产品则相对稳定,但也受到诸多市场不确定风险影响。“有些挂钩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三个月美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对象,这个指标近年走势较为平稳,风险事件会对短期价格产生影响,但中长期走势比较稳定。”
收益结构需认清
那么,挂钩标的究竟如何影响最终能够实现的收益率呢?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需要认清其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不同产品收益结构差异较大。
以交通银行近期发售的“得利宝·私银慧享”59天结构性产品为例,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为10.6%,投资标的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此外,还包括固定收益工具如国债、金融债、央票;货币市场工具如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债券回购;权益类资产如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计划优先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10.6%是预期最高年化收益,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区间在1%至10.6%之间。”交行北京中关村支行一位客户经理说,最常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结构是“设定区间型”,也就是对标的价格表现既不单纯看涨,也不单纯看跌,而是设置一个价格运行区间,若标的价格落入此区间,则投资者获得较高收益,若价格运行在区间之外,则获得较低收益或零收益,产品可设置单一区间,也可设置多个区间。
该客户经理介绍,具体到“得利宝·私银慧享”59天结构性产品来看,在观察期内,如果挂钩标的的收盘价曾大于期初价格的118%或曾小于期初价格的90%,则产品年化收益为3.5%;如果挂钩标的的收盘价从未大于期初价格的118%且从未小于期初价格的90%,那么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又有一套计算规则。“挂钩标的的收盘价小于投资起始日收盘价的98%,收盘价大于或等于投资起始日收盘价的98%且小于或等于投资起始日收盘价的102%,或者收盘价大于投资起始日收盘价的102%,每个区间能够获得的收益都有差别。”
触发提前终止怎么办
正因为挂钩标的可能在不同区间运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通常银行会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附带“提前终止”条款,比如,当金融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并影响到该理财产品的正常运行,或者因市场发生极端重大变动、突发性事件等情形,银行有权但无义务提前终止该产品。
一旦提前终止,产品应如何计息?多位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目前业内通行的做法是,收益率仍按原来约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计算,日期则按照实际理财天数、而非原来的委托天数计算。
“比如,某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是6.2%,原定委托天数是331天,但运行到第48天的时候触发了提前终止,那么投资者相当于按6.2%的年化收益投资了48天。”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说,由此,投资者的本金和投资期间的收益得到保证,如不执行提前终止,则可能进一步造成资金损失。
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结构性理财产品已是外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形式。在我国,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已有多家银行开始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在理财市场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非专业投资者了解、分析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能力也显得愈发重要。(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