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粮仓里探秋粮

  • 发布时间:2015-10-04 05:44:3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随农业部秋粮探行组从黑龙江哈尔滨驱车前往绥化采访。秋高气爽,稻菽飘香,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玉米穗轻轻摇曳、大豆饱荚待破,一片丰收在望景象!

  今年春耕时节,记者曾经来到绥化市北林区红旗乡玉米科技示范园采访负责人周广宪,当时他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丰收不成问题。如今到了秋收时节,他那里的情况如何?

  刚到红旗乡,周广宪就拉着记者钻进了玉米地,他随手掰开一穗玉米,指着茬口说,“这棒细、粒长说明淀粉含量高,今年风调雨顺含水量也不高,平均亩产能增收280多斤”。今年周广宪的玉米增收可不是靠农药催化肥堆出来的,而是“绿色增收”。

  今年,黑龙江提出了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三减”措施。拿玉米的致命杀手玉米螟来说,现在采取生物灭虫法,将赤眼蜂放到田里吃掉玉米螟的虫卵,同时喷洒白僵菌粉剂控制玉米螟幼虫,在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玉米螟消灭。周广宪告诉记者,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农药使用量将逐步降低,从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化肥、农药越少,咱的产品就越受欢迎!现在农民都算明白这笔账了,只有粮食品质提高了才能卖上好价钱。”周广宪说。

  随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像周广宪这样的种粮大户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盯住产量不放,而是在确保产量增加的基础上向提高品质的方向转变。

  绥化市农委副主任张富表示,据初步统计,今年绥化市产粮将超过去年330亿斤的水平,丰收已成定局。

  在海伦市伦河镇种粮大户甄士玖的家中,听说记者要来采访,老甄找来了左邻右舍,喝茶,嗑瓜子,打开话匣子聊起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老甄,明年我的地是不是能再多给点钱,听说别的地方一亩地能给500元,而且今年也丰收了,多少给涨点儿!”村民马才把地承包给了甄士玖,自己则和儿子在互联网上卖大豆。

  “今年是丰收了,可咱的生产成本也跟着上涨了,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只涨不跌,而且年初春耕时还需要贷款,利息也不低啊。”甄士玖说。

  “老马,你这要得太高了,咱这边的地基本就是在400元左右,你要得太高了没人包你的地,你自己种成本会更高!再说,你和你儿子在网上卖大豆,我看400元一亩比较合理。”伦河镇副镇长陈春说。

  “咱的大豆不愁卖!不是转基因的,没污染,人家外地客户就认咱这大豆,我自己家种的那点儿根本不够卖的。”马才说起自己网上卖大豆的事儿还挺自豪。

  “那可不咋的,以前咱种了多少大豆啊,大豆价格下来以后不挣钱,都改种玉米了,但是现在玉米连作把土都给弄板结了,不施肥根本不长,病虫害也多起来了,这以后可咋整?”说话的是60岁的董伟,他可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庄稼人,近年来大豆减产以及玉米连作导致的负面效应让他既痛心又惋惜。

  可能董伟还不知道,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土地耕作质量,农业部已在东北推行“粮豆轮作”法。海伦市试点面积约有4万亩,通过玉米与大豆交替种植,恢复了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也减少了病虫害产生。同时,根据大豆与玉米在收益上的差异,国家对大豆进行每亩150元的补贴,以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通过调研,记者看到黑龙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根据每年气候情况提前研判分析,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种田。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节约了社会资本,提高了农民收益。同时,改变过去重种轻销的问题,黑龙江省积极搭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建立网络销售体系、完善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